1949年,毛人凤下令枪决地下党朱君友,朱君友觉得自己死定了,于是,就将自己平时穿的衣物全部送了人。没想到,在执行枪决的前一晚,他却被两个国民党的大特务给救走了。 朱君友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共产党员。1917年,他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地主家庭。幼时见证了祖父勤劳治家、劝农助学的精神,让朱君友从小就领会到实事求是、矢志不渝的品质。 少年时代的朱君友继承了这份爱国热情,加入了成都大众抗敌宣传团,积极投身于抵抗日寇侵略的爱国运动中。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朱君友上中学后,结识了两位共产党员“张”和“李”,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张”和“李”的言谈举止让朱君友深受感染。 朱君友加入了地下组织,开始了双重生活。白天他和其他学生一样上课学习,放学后便四处收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资讯。很快,朱君友的工作就受到上级的赏识,被指定为专职情报员。 他利用家庭背景出入上流社会,获取了许多上层的机密信息。他还多次出差其他城市,冒着被抓的危险收集数据,为革命事业尽心尽力。 在这期间,朱君友还结识了杨汇川,两人一见钟情,并于1939年结为夫妻。杨汇川虽出身名门望族,但也同样投身革命,成为朱君友的知音。夫妻俩一同抵抗敌人,共同进退。 然而,在1940年的一天,朱君友的命运发生了急转直下。那天,他刚刚结束一段辗转奔波的任务,正好走在成都玉带桥附近,无意中被巡逻的国民党军搜查。 搜身时,他隐藏在衣服内侧的机要文件被发现。朱君友被抓走,随后遭到严刑拷打,要他供出更多的地下党成员。面对酷刑,朱君友坚持革命信仰,一语不发。 在监狱的日子里,朱君友与其他地下党战友相互鼓励,以歌声度过寒冷。直到一天,看守将一纸枪决令贴在牢房的墙壁上。 原来,“剿匪督战主任”毛人凤决定镇压地下党,下令枪决玉带桥地区抓获的所有地下党成员,朱君友也在其中。深夜,朱君友静默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将衣物等遗物托人转交给杨汇川。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准备赴汤蹈火。 第二天清晨,行刑队来到狱中,押解朱君友和其他十一人到十二桥执行枪决。可就在行刑前夕,有两个身着便衣的男子突然闯入,擒拿行刑者,制造混乱。 他们正是杨汇川派来营救朱君友与其他同志的特务。在混乱中,两个特务救出了朱君友,后者成为此次“十二桥惨案”中唯一的幸存者。行刑队结束了其他十一人的生命,却漏掉了这最后一人——朱君友。 战后,朱君友回忆起那段动荡岁月,由衷地感谢当年与他并肩战斗的所有烈士。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对自己幸存至今,朱君友也颇感命运的奇妙安排。他仅仅是其中一员,却成为上天眷顾之人。朱君友也确信,并肩奋斗的他们,虽然有人殒身、有人至今仍生存,但是他们的心永远连在了一起。 缅怀先烈!!! 参考资料:《革命党人朱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