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11月,李玉廷带着16人在大山中追击美军。因为人少打算退回时,突然听到

1950年11月,李玉廷带着16人在大山中追击美军。因为人少打算退回时,突然听到山下有马达声。一看有近200名美军正摆弄着对空联络板,他当即下了一道惊人的命令,要带着16人包围200美军。   1950年的初冬,朝鲜战场上的枪火仍在燃烧。11月底的一天,天空被乌云笼罩,夹杂着细密的冷雨。志愿军李玉廷部队突击队正追击溃退的美军步兵连通过此地。队伍行至一处林木茂密的山谷时,前锋哨兵发现前方山路有动静,连忙示警让大部队停下,并迅速撤回报告。   “长官,前面有大批美军,少说也有一个连以上。” 哨兵汇报道,“就在半山腰的裸岩处,他们似乎正在那里补给。”   李玉廷登上岩石,从树丛间细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对面山坡上,十几辆美军军车拥挤在一起,密密麻麻全是士兵的身影,有的在搬运补给,有的正在用餐,似乎正值休整之时。   “确实是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近两百人。”李玉廷判断道。   他们只有一支不足二十人的小分队,面对这样的敌人根本没有胜算。按照常理,他应该命令队伍迅速撤离,回报上级部队。然而,李玉廷此时的心中却燃起了冲锋的烈焰。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这位炮兵连长并没有选择退却。短暂的静默后,他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   “速战速决,直取敌人指挥部!我方火力提供压制。”   在连长的率领下,中国战士们迅速展开突袭部署。几名机枪手按顺序占据有利地形,狙击手则隐蔽在丛林掩体后面。李玉廷亲自带领突击队沿山坡低地爬行前进,步步为营地接近敌人侧翼。   “等我一声令下,同志们,给我冲啊!”李玉廷将手中的冲锋枪举过头顶。   当第一声爆鸣在山谷中炸开,美军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中国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般,穿过枪林弹雨扑向敌人。步枪、冲锋枪的密集射击将美军打得措手不及,李玉廷第一个冲上指挥车,一枪打掉车长的军帽。跟在他身后的战友们亦勇猛无匹,几枪解决掉车上的无线电操作员,然后将指挥车团团围住。   与此同时,志愿军狙击手和机枪也加入战团。他们利用地形和丛林的隐蔽,打乱了美军的阵脚。空中的美军战机虽然盘旋,却无法进行有效打击——山峦起伏让空袭无处着力。地面上,白刃与枪托的交锋声此起彼伏。中国兵与美军士兵近身肉搏,你来我往,难分难解。   “别怕!一个也别放过!”李玉廷在车厢顶端高呼,一边操纵机枪扫射。   在这场看似殊死搏斗的交手中,志愿军战士们占了上风,一个接一个制服了敌人。终于,美军举旗示降,数以百计的士兵被17人的小分队俘虏。李玉廷亲自将美军连长制服,交付给突击队副手看管。   短短几十分钟的交火就决定了胜负。望着山下被生擒的大批敌人,李玉廷和战友们不禁拥抱庆贺。血迹斑斑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用雷霆万钧之势完成了这次大胆突袭,以少胜多,一举将敌人制服。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风采——敢于正面刚强,敢于迎难而上。   在搜捕俘虏的过程中,李玉廷的队伍还缴获了一批美军的武器弹药。在连长的命令下,这些战利品迅速被分发,为我军日后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援。而这场战斗的捷报,也通过无线电电台传遍了志愿军前线。它鼓舞了军心,壮大了志愿军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