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知青罗盛华,偷摘了傣族老乡家的木瓜,被抓了个正着。罗盛华拿出2元钱要赔,不料傣族大爹却说:“我不要你的钱,要么做我的女婿,要么我去找你们连 长。”罗盛华吓坏了,头都不敢抬。 1972年,青春年少的罗盛华响应号召,离开家乡,来到边远的傣族地区潞西县遮放农场,开始了他横跨半个世纪的知青岁月。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正值热血青春的罗盛华毅然决定加入其中,来到万里之外的傣族山区,在遮放农场的一个连队安家落户。 刚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罗盛华不免有些迷茫无措。生活条件确实相当艰苦,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茅草棚,没有现代设施,连饮用水都得从几里外的河边提回来。不过青年人的适应能力总是出乎意料的好,很快罗盛华就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打成一片了。 在连队里,罗盛华遇到一个老乡,叫刘军。两个人一拍即合,成了好哥们。刘军性格更加张扬活泼,给认真稳重的罗盛华带来不少乐子。 有一回,刘军半夜饿了,拉着罗盛华偷偷跑到傣族村里抓了只鸡来吃。其实这在当地是大忌讳,但两个城里来的年轻人,哪里懂这些乡野规矩。就这么一次,他们碰巧没有被发现。 然而好景不长。某个午后,刘军又来招呼罗盛华,说某家傣族人刚刚采摘了一大摞木瓜,快去摘两个尝尝鲜。 罗盛华本想劝阻,转念又想,上回偷鸡没有事,这次只是摘两个木瓜,应该问题不大。于是两个人鬼鬼祟祟摸到那家傣族人家附近。刘军先扒开篱笆上的一个洞跳进去,用竹竿一捅,一个大木瓜应声落下,正好被后边跟上的罗盛华接住。 就在两人暗自窃喜的时候,突然一个洪亮的男声大喝道:“谁!”原来是那家的傣族大爹提前回来了!刘军吓了一跳,掉头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 罗盛华却是呆在当场,站也不是,跑也不是。慌乱中他怀里的木瓜“砰”的一声掉在地上,徒留他一个人尴尬地站在院子中央。 大爹二话不说向罗盛华走来,手里还提着个砍柴刀。罗盛华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从兜里掏出两块钱,结结巴巴地说要赔偿。 谁知大爹一把将钱夺过,看也不看就扔到一边,表情十分不善:“我才不稀罕你这两块钱!要么你明天就来我家当我的女婿,要么我现在就去你们连队告状!” 面对这个莫名其妙的要求,罗盛华抬不起头来。他这会儿后悔死了,偷吃鸡就算了,偷个木瓜能有什么了不起的,非要听刘军的,才闯了这么个大祸!眼下大爹一个劲逼他做女婿,这要是传出去,他这辈子都丢尽了面子。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院子里走出一个身材苗条,长相甜美的傣族姑娘。她笑吟吟地劝大爹道:“爸爸,人家才多大,逗他玩呢你也开太大玩笑了。”原来她就是大爹的千金,传说中的玉香。见女儿解围,大爹这才收起了一身怒气,摊手对罗盛华说:“逗你玩的,你拿了木瓜赶紧走吧!” 罗盛华如蒙大赦,连连道谢,拾起地上的木瓜就向外溜。临走时他不禁多瞥了几眼玉香,心想这丫头长得还真是漂亮。玉香也朝他微微一笑,两个人四目相对,竟有些心猿意马。 回到连队后,罗盛华总是忍不住想起那个美丽大方的傣族姑娘。渐渐地,他开始藉故跑到村子里,靠近玉香家张望。有几次两人甚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几句。 原来玉香天生一副好歌喉,经常在村里帮人唱戏。罗盛华便趁机夸她唱得好听。玉香也不装腔作势,笑嘻嘻地打趣说,要听歌也不必大老远跑来,有空常来做客便是。 于是罗盛华真的常常往玉香家跑。有空就帮着干些杂活,或者与玉香闲聊。大爹见他们年轻人聊得来,也由着他们去了。没过多久,罗盛华和玉香的感情就日渐加深,终于在1975年喜结良缘,正式成了一对璧人。 婚后两人过上了平凡但温馨的生活。他们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有了自己的小家。罗盛华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很知足,与心爱的妻子一起耕种田地,与村里的伙伴打成一片。 他深深喜爱上这个坐拥青山绿水的村庄,以及这片土地上淳朴善良的百姓。很快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日子一天天就这么悠悠地过。 直到岳父岳母相继离世,夫妻俩才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携儿带女返回了城市。然而他们每年冬天都会特地回到潞西县,重游他们的恋爱别墅和结婚教堂,追忆生命中那些点点滴滴。对罗盛华来说,这片土地承载了他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与玉香一起在这里开启的幸福生活,将永远烙印在他的心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