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6年,山东滨州青田一个35岁的农民在地里干活时,右胸口又是一阵紧促揪心的疼

1956年,山东滨州青田一个35岁的农民在地里干活时,右胸口又是一阵紧促揪心的疼痛,紧接着脸色憋的通红,一阵猛烈咳嗽,咳出来很多血沫。   这名农民叫高其煊。   当时的他正驾驭着水牛犁地。突然,他右胸口又是一阵紧促揪心的疼痛。   这种痛苦的感觉太熟悉了,是弹片在胸腔里搅动的痛。高其煊脸色憋得通红,连忙停下水牛,一个猛烈的咳嗽过后,嘴里吐出几口鲜红的血沫。   高其煊从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贫苦家庭,18岁那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毅然放下犁杆,加入了当地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   那一年是1938年,高其煊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在敌人占领区秘密传递情报、建立联系。为了避开日军的巡逻,他常常要翻山越岭,走夜路。   有时为了一个电台或一封情报,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一待就是几天。高其煊从不抱怨,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有利于推翻日寇统治,为老百姓赢得新生,他就充满干劲儿。   在一次遭遇伏击后,高其煊终于有机会正式加入八路军,开始他的战斗生涯。他参与了许多著名战役,表现英勇,立下不少战功。   在邹平战役中,高其煊主动请缨,承担了吸引敌火的重任。就在这场战斗中,他为新中国的胜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敌军正在汽车上调动增援部队。高其煊手持轻机枪,从树丛后猛冲出来,疯狂扫射敌军的车队。顿时,狂怒的子弹如雨点般向他射来。   高其煊丝毫不惧,机枪仍然毫不留情地倾泻火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一发炮弹贴着他的右脸飞过,当即就炸裂开来。   等高其煊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医务兵告诉他,右眼已经被炸毁,而且有数十片弹片留在他的胸腔和四肢里,伤势极为严重。   高其煊在医院躺了很久很久,他想念阳光,想念战友,想念祖国大地。可是,当他终于可以下床行走时,战后的综合症却让他心灰意冷——因伤致残的他已无法继续在部队呆下去,只能退役回家,过上平凡的人生。   于是,高其煊回到了山东老家,开始过着普通农民的日子,种地,结婚,生子。只是十多年来,他的右眼时不时地疼痛难忍,胸口也常常绞痛、呼吸困难。尤其在变化多端的天气里,胸腔深处的弹片就像活过来一样,搅动、磨损他的肺脏和肋骨。   高其煊为此卖掉了家里的牲畜,甚至抵押了土地,四处求医问药。可惜医疗条件简陋,小病都难治,更遑论他这个“活着的走动广告牌”了。最让高其煊难过的是,医生说,就目前的医疗水平,那些深埋体内的金属碎片基本无从取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忍耐。   在这些年里,高其煊从未跟人提起过,自己曾是一名革命战士,一名为新中国独立自由而英勇捐躯的斗士。甚至,他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一只眼睛是被敌人击毁的。   直到1956年的那个夏天,妻子亲眼目睹了高其煊在地里突然猛烈咳嗽,伴随着呕吐出大量鲜红的血沫。妻子惊恐万分,连忙扶着他往村医院赶。就在路上,高其煊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这一次,他清楚地感觉到,一直深埋在胸腔的异物终于咳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已经严重锈蚀的弹片!   医生诧异地取出了那枚弹片,惊叹这个农民的命真大。高其煊这才轻轻地讲起,自己参加过革命,身上插满了敌人的子弹。   “我的青春和鲜血,早已经融入这片红色的土地,成为新中国的基石。这具残破的身体,不过是革命洪流里的一粒沙砾,微不足道。”高其煊平静地说。   时隔多年,当高其煊走进医院检查身体时,小医生惊讶地发现,这个94岁的老人竟然还保留着胸口的战斗伤痕!他立刻请来资深专家,依次为高伯伯检查身体。一位老医生看着X光片上的碎片,不禁红了眼圈。他表示,高伯伯能在简陋条件下生存至今,实属医学奇迹,更是中国人民意志力和生命力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