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关内战场,蒋介石最失策的应该胶东战役了...... 1947年9月,国军拿下沂蒙山根据地后,又在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带领下,五个多师人马扑向胶东半岛,很快便占领了华野这一仅存的完整根据地,包括烟台等所有沿海城镇。 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在解放区中也相对发达,不仅华野大后方,还是最重要的兵员补给地和军事供应地,更是连接华东华北与东北军事供应的桥梁。 关于华野武器来源,过去常讲的是战场缴获,国军运输大队嘛,其实更大部分从东北海上运输而来,线路则由辽宁大连等地至山东烟台等处。比如我军在大连设立的兵工厂建新公司,生产的武器弹药主要就是提供给华野的。 对此,粟裕这样说过:“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您看,国军拿下了胶东,就等于釜底抽薪,断了华野,乃至部分华北解放军的粮,长此以往,不堪设想。 可就在这时,蒋介石出幺蛾子了。他认为对手跨海交通线都割断了,胶东大局已成定局,再加上各个战场也确实需要人,竟陆续抽走了近四个师到锦州、苏北与大别山等战场,只留下一师两旅来守卫,防守太过单薄。 结果许世友山东兵团,当年12月就收复了胶东内陆地区,接着又相继夺回沿海城镇,让那胶东再放光芒。您瞧蒋介石那事儿干的,白忙活了一场,本来拿下整个胶东,就差最后一公里了,加把力走完它,不比四处分兵事倍功半好呀。 好吧,就算一定要抽人,也得注意个平衡嘛,哪能一抽一大半(包括范汉杰),顾头不顾尾呢。比如把黄百韬整编25师,胶东国军最能打的,留下来也行呀。 何况黄百韬到了大别山后,只跟刘邓大军一个旅干了一仗,然后就去了苏北再干一仗,前前后后也没啥关键仗要打,既如此留在胶东多好。国军真要稳固统治胶东,讲真,战局还真可能会有大变化呢。老蒋?不败才怪!
解放战争关内战场,蒋介石最失策的应该胶东战役了...... 1947年9月,国
白梦评过去
2024-01-30 02:06:15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