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攻打78号高地时,19岁小战士岩龙打仗时消失,打完了后却又出现了,班长骂他是逃兵软蛋,可他却自豪地说:“我去办了一件大事!” 在1979年的某个清晨,78号高地上的战火如同旭日般猛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们,心系祖国的安全,正与越军展开激烈的交锋。其中,19岁的岩龙,这位活泼开朗的傣族小战士,在战场上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岩龙的军旅生活开始于1978年,他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出色的射击技术,赢得了连队同志们的广泛赞誉。在训练场上,他总是那个最勤奋的身影,无论是挂着砖头练习臂力,还是向副班长请教各种技巧,他都展现了难以匹敌的毅力和热情。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没有因为岩龙的才华而减轻。1979年,随着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岩龙所在的部队被紧急派遣到前线。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他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占领并守住78号高地,直到援军到来。 战斗异常艰苦。越军在高地上布置了重机枪和迫击炮阵地,中国军队虽装备落后,但士兵们用自己顽强的精神和勇气抵抗着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这时,4班的班长温舒利突然发现岩龙不见了。他本想借助岩龙精准的枪法来压制敌人的火力点,但现在,岩龙的失踪让他怒不可遏。 战斗愈演愈烈,温舒利以为岩龙是因恐惧而逃离战场。他愤怒地对身边的战士说:“战斗结束后,我一定要让那个逃兵知道后果!”但就在这时,战场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本猛烈的越军重机枪火力突然减弱,接着竟然完全停止了。 战斗的硝烟渐渐散去,78号高地上留下的是硝烟味和散落的弹壳。就在这时,岩龙,这位年轻的傣族战士,从战场一角走了出来。他的军装上沾满了泥土和血迹,身上的装备也显得有些凌乱。见到他,班长温舒利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他迈开大步走向岩龙。 “岩龙!”温舒利大声呼唤,声音中带着责问的语气,“你去哪了?战斗的时候我们怎么找你都找不到!” 岩龙站定,面对着温舒利,眼神坚定而自豪:“班长,我去办了一件大事!” 温舒利一时愣住,不明所以。他环顾四周,看到其他战士也都聚拢过来,目光好奇而焦急地盯着岩龙。周围的空气似乎因为这句话而凝固了。 岩龙接着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我发现了越军重机枪阵地的一个死角。我想,如果能从那里发起攻击,或许能帮我们扭转局面。” 温舒利的眉头紧锁,显然还未从愤怒中完全平复过来,但他的目光开始透出一丝好奇。 岩龙继续讲述:“我就悄悄地绕到了敌人的背后。路上,我不止一次差点被敌人发现,但我知道,只要我能成功,就能为我们赢得这场战斗。” 在场的战士们开始窃窃私语,他们的目光变得敬佩而震惊。一些战士回想起战斗中那些关键时刻,越军重机枪突然停火的情景,他们开始明白了岩龙所说的“大事”。 “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趴在地上,稳住呼吸。越军重机枪手就在我枪口的对面,我只有一次机会。”岩龙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开枪了,越军的重机枪手应声倒下。那一刻,我知道我们赢了。” 班里的战士们听着,脸上流露出敬意。温舒利此刻的表情已经由愤怒转为深深的敬佩。他上前,拍了拍岩龙的肩膀,说道:“岩龙,你是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和智慧救了我们所有人。” 战友们围绕着岩龙,气氛从紧张转为热烈。一名年轻的战士兴奋地赞扬道:“岩龙,你真厉害,我们都欠你一条命!” 岩龙听着战友们的夸赞,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看着班长温舒利,哈哈大笑着说:“班长,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躲起来了,我去办了一件大事。”说着,他开始向大家讲述他的英勇行为。 岩龙解释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处可以对越军重机枪和迫击炮阵地进行有效射击的悬崖峭壁。他利用这个地势优势,悄悄地在那里埋伏下来。凭借他出色的射击技术,一枪又一枪精准地打击敌人。 “我记得,越军好像发疯了一样,对着悬崖狂轰滥炸,但他们都没能打中我。”岩龙的声音带着一丝骄傲,“在那个位置,我一共击毙了56名越军。我知道,每一枪都是为了我们的胜利。” 听到这些,班里的战士们无不为岩龙的勇敢和智慧所折服。在这场战斗中,他们都深刻感受到了岩龙的重要性和他的英雄行为。 就在战友们纷纷向岩龙表示敬意的时候,消息传来,团部得知岩龙的英勇事迹后,为他申请了一等功。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无常,就在岩龙被提名一等功的喜悦还未完全降临之时,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不幸。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岩龙被敌军的越军狙击手偷袭。那一枪,让这位勇敢的战士倒在了战场上,英勇牺牲。他的离去,让整个连队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尽管岩龙没能等到他的一等功荣誉亲手颁发,但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深深地刻印在每一个战友的心中。事后,我党为了纪念岩龙的英雄行为,特别授予了他“孤胆英雄”的称号。 岩龙的故事在连队里流传着,成为了每个战士心中的传奇。尽管他已经离开,但他的精神和勇敢,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在未来的战斗中继续英勇奋战,捍卫家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