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孩子抑郁后我才明白,她在替全家人生病 关系的实质,就是去看谁制造焦虑,谁承受和化

孩子抑郁后我才明白,她在替全家人生病 关系的实质,就是去看谁制造焦虑,谁承受和化解焦虑。 有个家长的女儿正值初三,因为抑郁症休学了,孩子拒绝沟通,而家长急于沟通,寻求病根,以求孩子早日康复,她深知大人希望她好起来,但她不知道怎么办,无法回应这份期待,所以本能想躲。 其实,很多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的原因也在于此:太急着想要改变对方了。 这种意图哪怕不说出来,孩子也能感受得到。 因此,当父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治愈孩子,而是先认清孩子「短期内不会好起来」的事实,降低目的性。 这和成年人的处事逻辑非常不同—— 通常我们处理事情,目的性越强,事情越容易推进。 可亲子沟通恰恰相反,父母越想改造孩子,孩子就会越感到压力,想要逃跑,不愿沟通。 其实,面对家长眼中的好心关心,孩子感受到的未必是温暖,反而可能是窒息。 每一句过度关心的背后,都是一个披着温和外衣的「强制性要求」。 它们就像镣铐一样套在孩子身上,时间长了,孩子变得既胆小自卑、又叛逆易怒,最终焦虑不已。 现代很多孩子焦虑、抑郁,并不是Ta们不想变好,相反,是太想变好了,自身的能力跟不上期待,才会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通常需要经历3个阶段:察觉焦虑——切断焦虑——触发孩子的自动性与自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