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物理学家钱三强被下放陕西农村。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弯着腰,在打扫茅厕。可是,当钱三强看清女人的脸时,忍不住放声大哭。 这名女子就是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 何泽慧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苏州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家教。17岁那年,她考入了当时国内最好的理科院校清华大学物理系,和她未来的丈夫钱三强成为同窗。 两人在清华求学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又一同赴德国留学,在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何泽慧选择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实验弹道学,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活中,两人相互扶持,最终结为连理。居里夫人也对这对小夫妻寄予厚望,祝福他们早日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1948年,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两人结束留学生活,乘船回到中国。抵达上海时,何泽慧已经怀孕。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两人选择放弃到大学任教的机会,直接投身国家最重要的原子能研究工作。 起初,中国的核科学研究依靠苏联专家的帮助。但是到了1959年,在两国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全部撤离。这个时候,年仅40岁的何泽慧毅然挺身而出,加入到国家原子能研究的重要位置。在她的倾心投入下,中国核科学研究得到长足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验取得成功。但更难的氢弹试验因为点火装置等技术问题陷入困境。此时,何泽慧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决心,想出了成功的点火方案。在她的贡献下,1967年6月,中国成功爆炸首颗氢弹,正式跻身世界核大国之列。 但好景不长,就在中国核科学达到巅峰之际,“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夫妇二人再次遭遇沉重打击,被下放到陕西农村接受改造。 在简陋农舍里,何泽慧白天和其他农民一样,弯腰劳作,到了夜晚还坚持钻研著书。她的气质和学识,很快就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有一次,村医生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何泽慧立刻采取了应急措施,成功救下小孩一命。从此之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何大夫”。 然而,在丈夫钱三强看来,何泽慧不该过这般艰苦贫困的生活。那一天,当他看见何泽慧弯腰在茅厕劳作的身影时,泪水夺眶而出。何泽慧安慰他,说哪怕是扫茅厕,只要对国家有意义,她也心甘情愿。 1973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科学院终于通过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此后不久,夫妇二人得以返回北京,重投科研工作。在新成立的研究所里,何泽慧担任副所长职务。 1992年,钱三强因病去世。何泽慧开始过上十分简朴的生活,平日里只吃两菜一汤。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研究和写作中度过。1998年,已经83岁高龄的何泽慧仍然坚持独自一人搭公交车去中科院上班。 2011年,97岁的何泽慧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她把自己一生积蓄捐出,成立了钱三强、何泽慧网师园,提供给贫困大学生低廉的食宿条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当何泽慧的儿子整理她的遗物时,才真正理解母亲生前的辛劳和奉献。 何泽慧用她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科学家的品格。在最艰难的年代,她不畏强权,全身心投入科研;晚年更将全部积蓄奉献给帮扶贫困学子。她弘扬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正面影响,她的故事也将激励无数后来者,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