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熟睡中的冯运修,突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好像是日军包围了他家,于是从枕头下面摸出了手枪,悄悄走向了厨房,想着将机密文件全部焚烧完,但是还是晚了一步!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0年8月的一天,正值北平沦陷后的第三个年头。三年前的这一天,日军占领北平,开始了残暴的统治。 为庆祝所谓的“圣战”胜利三周年,日军准备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屈辱的铁蹄踏过这古老的城池,人们在惶恐中迎接着这个不祥之日的来临。 然而就在庆典前夕,北平街头却悄然发生了一件令日本宪兵队震怒的大案。他们愤愤地站在北平某胡同的月光下,盯着躺在血泊中的吴菊痴。 这个汉奸头子,“文化协会”的创始人,日本人重点保护的对象,就这样在庆典前一天被暗杀。子弹精准地射穿了他的心脏,制止了这个汉奸的嘴脸。 日本宪兵队怒不可遏,立刻展开了调查。他们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北平一所大学的学生,抗日义士冯运修。 冯运修,一个普通但富有正义感的青年,和他的同学们组建了一个秘密的抗日小组。在沦陷区展开暗杀敌人,是他们的方式。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吴菊痴这个汉奸的所作所为,早就激起了冯运修的公义愤怒。终于,时机来了,他决定亲自动手,为人民除害。 8月5日,庆典前一天。冯运修混入前去参加吴菊痴讲话的人群,静静地倾听着这个汉奸的谎言与花言巧语。 吴菊痴站在高台上,豪言日本天皇的仁德和巍巍大日本帝国的伟力,声称中国人应感激日本人的“洗礼”。这些污秽的言论,如利刃扎在冯运修的心上。他沉着地记下吴菊痴散会后的行程,然后悄悄离开,准备实施他的计划。 当天深夜,冯运修骑着自行车悄悄跟踪吴菊痴回家的车队。终于,在一处胡同口,送葬的队伍与吴菊痴的车队迎面遇上。 冯运修抓住时机,迅速拔出袖珍手枪,对准吴菊痴的车厢连开两枪。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吴菊痴应声倒地。冯运修没有丝毫停留,立刻骑车冲入黑暗的夜色中。 枪声惊动了日本宪兵,他们急忙追了出来。然而冯运修早已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中。宪兵只能焦急地把吴菊痴的身体抬上车,急速赶回司令部。 一场风波正在北平悄然酝酿,但庆典的日程不能停頓。日军愤怒地在东交民巷的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交代相关部门必须尽快抓住凶手。与此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军事防范,生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冯运修平安地回到自己的住处,心中默念着为吴菊痴报仇的喜悦。他小心翼翼地把袖珍手枪收好,然后躺上床休息,准备继续他的大学生活。然而,日本宪兵队的调查网已经悄然展开,虽然冯运修表面上还能保持住表面的平静,但残酷的风暴即将来临。 8月6日,“圣战”庆典如期举行。然而日军的怒火未消,调查仍在暗中进行。终于,在当晚,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冯运修的住处。 冯运修立刻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他迅速从枕头下摸出备用的手枪,又抓起一捆重要文件。宪兵很快挥舞刺刀破门而入,冯运修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开枪还击。 枪声惊天动地,冯运修单枪匹马在这简陋的住处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子弹穿过敌人的身体,鲜血溅在墙上。 冯运修凭借熟悉的地形,将桌椅家具都变成了防线。日本宪兵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这个狭小空间很难发挥优势。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逐步压制住冯运修的还击。 就在这时,一声机枪的拉枪栓声骤然划破夜的寂静。日军端起重机枪对这个小房间猛烈扫射,木屑与灰尘在枪口喷射而出。冯运修意识到大限将至,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利用敌人停火的间隙,他点燃桌上的文件,任由火光吞噬这些不可泄露的机密。随后他又抄起手枪,对着门口阻击冲入的敌人。 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冯运修终究难以抵挡。一颗子弹擦过他的手臂,鲜血飞溅。更多的子弹接连不断地射入这个狭小的空间。冯运修胸前中弹,身体轰然倒地。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驾起破碎的家具作掩护,确保机密文件被彻底焚烧。最后一片灰烬飘落时,他闭上了双眼,以身殉国。 没有人知道那个秘密的抗日小组,但冯运修的牺牲成了人们心中的光辉与力量。沦陷区的人民,从他的事迹中汲取了坚持抗争的勇气,甚至更多的青年加入了这场见不得光的斗争。而冯运修所代表的正义与信念,也在黑暗中延续下去,成为可以歌颂的传奇。 正如冯运修在最后一刻所盼望的那样,守护国家尊严的责任,将由更多追随他的人接力完成。历史终将证明,正义的事业不会就此倾颓。 即使牺牲,也在意义的天空中燃烧。而这样的牺牲,终将点燃希望的火种,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