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打坐时,心怎样才能静下来?# 很多朋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佛道两家的修行人,打坐

#打坐时,心怎样才能静下来?# 很多朋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佛道两家的修行人,打坐的目的只是为了净化心灵,从而释放压力舒缓心情,那我们又该如何坐呢? 正所谓千相易见,一静难求!所以不管你是传统修行人亦或是普通人,打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求静,所以打坐也叫静坐,虽然说练习静坐,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协调。但是不管选择怎么坐,都不要忘记静坐的初衷目的,一切都是为了静,而不是为了坐。而这个静不是让您默不作声,一动不动,它不是身体的静,而是精神的静,是让人意念放空,精神内收,无思无虑。所以姿势是次要的,如果你勉强自己把腿给盘住,坐在那腿疼腰疼的,别说坐不住,即便强忍着难受坐住了,哪里还能静得下心来呢? 所以静坐要想有效果,首先得做到静,打坐本来就是用来装静的容器,但如果你没有静,那么装在里面的就是乱动的思绪了。你一坐下来,神思混乱,杂念纷纷,甚至浮想联翩,这样下去,你就越坐越累,为什么呢?因为耗神了,就像我们有时候睡觉一整晚都在做梦一样,你看似在休息,可是你的大脑并没有真正静下来休息,所以多梦的睡眠质量就很差,越睡越累。所以静坐的根本是要让思维,心念停下来,让心彻底静下来。静坐是静的容器,但当你有静了,装在什么容器里又有什么所谓呢?所以姿势,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静。 因为只有静,才可以观照内在的自我,才能产生巨大的自然能量,使我们身心合一,才可以连通宇宙自然万物。才可以接收宇宙自然的能量,才可以发掘出人体的潜能。只有静才能回归生命本源。静而方能定,定而方能慧。只有静下来,才能定得住,只有定住才能产生智慧。 那么要入静就要首先对抗散乱不专注, 即精神内收、耳不外听、目不外视。要想不让念头乱跑就得把它先定在一个地方,就是制心一处,那么就出现了比如数息、观想、存思、参话头等一些方法。 有人说打坐重在守窍,守百会、守眉间、守丹田,好,这样一来,你确实不散乱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了,而守窍的结果是过分用意念,非常容易生火。之所以不提倡意守也是因为有些人脾气很急,容易发火,肝火很旺,你越守火气越旺,无处宣泄,在体内四处乱撞,从而造成脏腑功能紊乱。 最初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意守获得静,但是也要明白这个方法并不自然,一旦有了静,就应当马上忘掉意守,千万不可以奉若真理抓住不放。我们不要刻意去引导气的走向,要自然而然的,让气自己回去找出路。 还有这些脾气急躁的心神不宁的人,可以选择以动入静、动中求静。不妨先从一些养生舒缓的动功导引开始入手,先提升专注力,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动中静,才是真的清静。当你的心念可以很快专注下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再去打坐,就会很快入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