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中国小伙掉入北大西洋,靠喝鸟血、吃鲨鱼撑了133天。一架路过的货船上有个人认清他的容颜后,大喊:别救!这一小伙子便是被称作“我国鲁滨孙”的潘濂。 1942年,中国海南一个云溪江边的小渔村里,出生了一个叫潘濂的男孩。男孩一岁多时,父亲去世,他跟着母亲艰难度日。6岁开始,他便跟着村里一个武术高手学艺,一边卖艺赚钱养家,一边习武防身。 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的潘濂,在村里小有名气。 他的舅舅是在英国商船“贝洛蒙号”工作的水手,看他生活辛苦,便介绍他到船上工作。花了3年时间练好英语的潘濂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贝洛蒙号”上的一名司炉工。 1942年5月,潘濂正在“贝洛蒙号”上工作。这天船经过北大西洋海域时,遭到了德军潜艇的袭击。伴随着轰鸣巨响,德军发射的鱼雷准确无误地击中了货船。 “贝洛蒙号”瞬间浓烟滚滚,船身倾斜。船上的水手纷纷跳海逃生。17岁的潘濂也迅速抓起救生衣跳入海中,看着自己工作了4年的“贝洛蒙号”渐渐沉没在海平面以下。 周围漂浮着各种残骸,潘濂艰难地游离混乱的漂浮物,才发现自己已身处茫茫大海中,四周除了海水什么也看不见。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困在广阔的大海上,生死未卜。正当绝望充斥心头时,他发现不远处漂浮着一个救生筏。潘濂牙关打颤,用尽全力游向那里。这救生筏上还残存了一些食物和淡水,燃起了潘濂心中对生的渴望。 身陷茫茫大海,潘濂的生存每时每刻都面临考验。救生筏上的食物和水很快就被吃光喝干,饥饿和口渴开始折磨他。为了生存,他把救生衣和筏上的木板制成了简陋的钓竿和鱼钩,开始钓鱼充饥。然而大海中的鱼非常敏捷,很少上钩。 渴望驱使潘濂铤而走险,他制作出长矛在海中捕捉飞过的海鸟。海鸟血液的咸腥味在口中扩散,却成了他维持生命的珍贵饮料。 有一次,一尾鲨鱼攻击了筏子,在生死关头,潘濂凭借惊人的勇气和身手,竟战胜了鲨鱼。他开膛破肚取出鲨鱼内脏,获得了更多食物。以鸟血和鲨鱼肉为生,潘濂在海上漂流了40多天。 长时间漂流在茫茫大海,潘濂的身体状况愈发恶化。口唇开裂,暴晒后的皮肤溃烂,满身是伤。海水的腐蚀让他面目全非。孤独、绝望、恐惧的心理折磨也日益严重,对家人的思念成了心头巨大的负担。然而,对生的渴望和求生意志从未熄灭。 漂流的生活中潘濂处变不惊,善于利用有限资源。他把救生筏上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巧妙改造,制成了各种生存工具。每当绝望来临,他就闭眼想象家人的样子,默默期盼奇迹的降临。 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133天后,巴西渔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潘濂。兴奋的潘濂大声求救,巴西渔民立即救起他,带到自己的船上。正当潘濂以为生还希望来临时,一艘商船驶过。船上有人认出潘濂的容貌,竟大声喝道:“别救他!他是中国人!” 并命令巴西渔民将其扔回海里。种族歧视的一幕让潘濂心如刀割。然而命运女神眷顾,最终还是有一艘船把他救起。133天生死边缘的漂流生活就此结束。 这惊天动地的漂流求生故事很快占据各大报章头条。“中国的鲁滨逊”成了潘濂的代名词。无数荣誉与赞誉向这位勇敢的中国男孩涌来。他的精神和意志力深深激励着每一个读者。漂流133天获救的故事成为了人类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并流传至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