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23年6月15日,台湾老兵高秉涵回到故乡菏泽,看到家中石榴树悔恨说道:“这辈

2023年6月15日,台湾老兵高秉涵回到故乡菏泽,看到家中石榴树悔恨说道:“这辈子不会吃石榴!因为它,我再也没见过母亲。” 1947年,高秉涵的父亲在战争中去世。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乱世中活下来,13岁的他,被母亲送去南京开设的“流亡学校”。 当时正值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离家那天,外婆从院中结满果实的树上,摘下几颗鲜红饱满的石榴,让他带着在路上解渴吃。 对小孩子来说,石榴可是个稀罕物,一年也就能吃这么一回,他就有些嘴馋。 等一上车坐好,他就迫不及待地掰开一颗,香甜多汁的石榴,让他全然没意识到车辆已经启动。 当邻座的朋友用胳膊戳了戳他,提醒说:“你妈妈正和你招手呢。 ”他才幡然抬起头,望向车窗外,想回应母亲。 只可惜恰好这时遇见一个拐角,车辆转弯,视线受阻,他没能看到向他招手的母亲。 那时他没多想,只觉得离开家后,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在南京没待多久,他的学校就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而解散。联系不上家人,无处可去的他,只好跟着流亡。 由于年纪小,还是孤身一人,他的逃亡之路可谓是险象环生:一场急性肾炎险些夺去他的性命; 经常乘坐的军用卡车翻坠谷底,与死神擦肩而过;被滚烫的粥烫伤小腿,伤口溃烂,差点截肢…… 现在高秉涵的小腿上还有着几个十分明显的黑色疤痕,面对采访,他笑着说: “我夫人之前还开玩笑说,早知道我腿上有这么几个疤,就不嫁给我了。” 经历过几十年的沧桑,再回首少年时的苦难,会让人觉得也不过如此。 后来的高秉涵随着国民党军队逃亡到台北,那是四处都是难民,没有谁能够帮谁。 举目无亲之下,困了,就睡在火车站;饿了,就在垃圾场找吃的。 就这样艰难度过一段时间,有人见他会识字,有些文化,还胆大,就介绍他当火车站的小贩。 在此期间,他偶然遇到自己曾经的老师李学光,经过她,又联系上父母的世交的刘泽民夫妇。 在他们的资助和鼓励下,高秉涵经过六年的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台湾“国防学院”学习法律,毕业十年后成为台湾有名的律师。 在台湾生活的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家乡,想念着母亲。终于,在离开家乡的第三十一个年头,他满怀期待地写下一封满载思念的家书。 这封信飘洋过海,辗转几次,最后终于送到他的三姐手中。那时管制很严格,姐姐们写给他的回信,在接近一年后才送到他的手中。 收到回信,高秉涵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打开信时,他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的眼睛也饱含热泪,读完回信,他早已泣不成声。 1984年,再也耐不住思念的他,冒险前去香港,在那里,他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姨妈和姐姐,几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但是他没有见到朝思慕想的母亲,问起母亲在哪,姨妈才哽咽地说: “你母亲在前年就离开了。” 得知消息的他呆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而后在大姐的拥抱下,方才放声痛哭。 就因多吃那一口石榴,多年前离家错过的那次招手,竟成了自己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此后,石榴就变成了高秉涵心中一个结,一个痛。身为在外的游子,高秉涵深知思家的苦。 于是在台湾准许回大陆探亲后,他遵守当初的诺言,频繁往返于两岸之间,先后将上百名老兵的骨灰送回家,让他们能够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多年后,他也回到山东老家,重游故地,提到那棵石榴树,他对记者说: “不吃石榴,这辈子都不会再吃石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