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来自的#回乡见闻#
北京到四川老家,大约2000公里的距离,今年的春节,选择了走走停停的自驾回家。在经历了大学时代的绿皮火车,工作初期的高铁,带着恋人一起的飞机之后,这是第四种方式。 而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也是如同交通工具的变化一般。从最初的满足出行需求,到渐渐满足精神需求过度了。
我的家乡在四川的东部丘陵地带-安岳。这是个更靠近重庆的县域,以至于我们这对四川重庆是一家更有认同感。主要特产-安岳柠檬,这是个独特的水果(或者食物?),大家一搜新闻“安岳柠檬”肯定能看到很多报道。柠檬也成了大家重要的经济作物,伴随这个产出,相关的加工制品也催生了很多的企业诞生。但是这些年确实有点产能过剩,价格也开始卖不上来,乡亲们也开始在谋划别的经济作物,比如猕猴桃。
说回来,现在的乡村的变化真的日新月异。原来我们可能会用“农村”来称呼自己的老家,现在“乡村”好像更切合实际一些。一栋栋二层小楼,一座座矗立的小别墅,取代了昔日简陋的土坯房。用奔跑来形容家乡的变化是一点不为过,居住环境的变化,仿佛是一场生机勃勃的农村版城市化进程。
●村村通的公路,硬化路面让乡村的居民出行变得更加的便利,原来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在这得到了每一个经历过的村民的认同。即使在这居住分散的乡村,每家每户都有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也开始有了小汽车,即使老年人,一台三轮或者电动摩托,也成了出行便利的好帮手。当然,结果就是,小时候走过的那些林间小道,都成了杂草茂密的小森林。
●村村通的快递,让乡村的购物便利和城市一样。因为道路便利性,现在快递从公你网上下单到乡镇取件点通知取货,和城市用时已经几乎无差别了。我在京东給老家买的年货,甚至能在当天抵达。
●互联网通到了每家每户。乡村小楼的面积可是城市楼房不能比的,所以,在这你能发现什么86寸,100寸电视都显得小了。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在这一点都不缺市场。缺的可能是要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不夹带广告的智能手机了。
●天然气已通,自来水也在规划中了。乡村每家住户分散的分布,其实是不利于像天然气,自来水这样集中供应更有优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但是,政府也确实在改善民生这点上做得不错,每家每户用上了天然气,虽然还保留了一个柴火灶,但好像大多都荒废了。吃水目前还是水井加上一个压力储水器,只要水量够,其实和自来水的使用场景已经没区别了。但是,听说政府也已经在进行自来水村村通的规划了。
●美丽乡村,生活习惯也在变得美丽。现在隔每家不远的公路上都开始布置了分类垃圾桶,定期就会有垃圾车过来清理。从早期大家还是习惯“自己处理”,到现在大家都已经养成了定期扔垃圾的习惯。你能感受到“美丽乡村”真切的变化。
●乡村公路也有了路灯。太阳能路灯,让科技改变生活。回想起小时候打着手电去上学,和现在比真是天差地别。
乡村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正在让我们挤在拥挤城市的人向往。很想动不动就回家躺着。
到今天,我才明白了很多年前在报道中看到的,说是欧美人都开始往乡村,郊区聚集了。现在的中国乡村发展,正在印证这一点,原来大家都想走出来,现在大家都想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