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频繁传出“爆雷”消息的高合汽车,今年初始,更是“一地鸡毛”。
2月19日,网传高合汽车一家第三方劳务公司遣散派遣至高合汽车工厂的一百余名外包员工。2月18日,高合汽车被爆出停工停产6个月,并缩减员工工资。
遣散员工、停工停产、闭店撤场……高合汽车一家企业的现状,却成为当下部分造车新势力品牌的缩影。当销量与市场份额向头部汇聚,新车型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全面加剧。随着销量格局进一步分化,开年即开卷的今年,不少新势力品牌如高合汽车一般,将面临关乎前途的“生死局”。
频频“爆雷”
“交了5000元定金订购了一辆HiPhiY,已经等了4个月依旧无法交付。”来自广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表示,高合汽车未按承诺周期交付新车,甚至店内销售拒接电话。
随后,记者联系多家广州高合汽车门店,门店电话均未接听。
2月18日,网传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高合汽车方面称,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此前,高合汽车被爆出延期发放1月工资,全员降薪并取消年终奖。
尽管高合汽车相关人士向记者否认该消息,但外界对高合的猜测愈演愈烈。
事实上,关于高合汽车生产“受阻”一事早在今年1月初被爆“因拖欠货款,供应商停止供货”之前已现端倪。网传消息称高合汽车“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并取消员工的餐补、交通补贴、公司班车等福利。
在交付受阻的同时,高合汽车线下销售渠道也在缩减。
1月29日,位于广州高德置地冬广场的高合汽车发布店铺撤场公告,由于品牌内部原因已无力继续经营。
对此,高合汽车回应因品牌战略调整,位于广州高德置地冬广场的高合品牌中心闭店搬迁,新址位于广州科学城的高合用户中心。
不仅是广州,就在同一天,成都那里广场也发布了相似的撤场公告,宣布商场内的高合汽车门店无力经营。据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合汽车已经陆续关闭了成都太古里、北京世纪金源、华熙Live等多家一线核心商圈门店。
对此高合的解释是“优化”。高合汽车品牌及市场传播总经理庆岩透露,近期高合将优化品牌渠道布局,以用户为中心,形成自营、合作伙伴、数字化营销、线上线下新零售等融合多元化的布局,内部这一战略被称为“星河计划”。
然而,关于高合的传闻依旧沸沸扬扬。面对当今新能源汽车更加拥挤的赛道,显而易见,高合汽车到了“命悬一线”的时刻。
如何“破局”?
作为主攻高端电动市场的品牌,高合汽车曾经一度风光。
高合汽车产品在造车新势力中定位较高,车价甚至高达60万元,其搭载的智能科技噱头满满,可以表达情绪的灯光效果,“总统”“女神”上车模式等,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回应。数据显示,高合汽车销量并不理想,2022年全年销量仅为4520辆,2023年前5个月累计上险数仅为383辆,多个月份未公布销量。
今年以来,不少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溃败离场。在高合之前,威马作为新势力车企的佼佼者之一,工厂停摆、欠款欠薪,被多次强制执行,已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
如今,“高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威马”的讨论声也甚嚣尘上。
面对不理想的销量,高合汽车选择寻找融资“输血”,去年,高合汽车获得了中东资本的投资,沙特投资部和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人民币399.29亿元)的协议,旨在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从事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也在洽谈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投资至少2.5亿美元。不过,双方尚未作出最终决定。也就是说,这笔巨款最终并未到位。这也是当今新势力汽车的真正困局——靠“输血”续命无法长久,扭亏为盈,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2.8%,较去年同期25.6%的渗透率提升了7.2个百分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新车型层出不穷,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全面加剧。
尤其在头部车企不断下探的影响下,部分新势力品牌市场生存空间越发狭窄。依靠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头部车企利润空间扩大,销量格局进一步分化。以比亚迪为例,开年初秦PLUS、驱逐舰05的荣耀版车型上市,全系较冠军版下降2万元,带动其他车企“卷价格”,随着销量与市场份额大幅向头部聚集,其他新势力车企发展更加艰难,甚至面临“生死局”。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表示,100多个乘用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只有两三个,“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判断,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停工停产6个月仅是一个开始。这也意味着,高合并不是第一个遭遇困局的车企,也不是最后一个。
南方日报记者拱千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