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修斯”着陆月球为美国打“前哨”,人类为何如此执着于登月

钱江晚报 2024-02-23 16:51:43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越见习记者吴馥梅

阔别50余年后,美国航天器再次登月——北京时间2月23日早上,美国商业航天公司研发的“奥德修斯”着陆器,经过7天飞行,在月球南极马拉柏特A撞击坑边缘顺利着陆。

本次登月,被视为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的“前哨战”。这一刻,距离美国首个商业月球探测器“游隼一号”坠毁仅过去一个月。而今年,美国还有四次这样的商业探月活动。

“重返月球”同样是美国之外很多国家的梦想,探月工程还在各个航天大国中紧锣密鼓进行,我国也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这场争先恐后的“探月热”,究竟有何深意?

着陆器“奥德修斯”与火箭分离向月球驶去。图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富豪们的“探月游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直觉机器”公司支付了1.18亿美元制造“奥德修斯”着陆器,上面搭载了其花费1100万美元研发的6个科研仪器。这次顺利着陆,是美国为2026年宇航员重返月球铺路。不过,容纳科研仪器的“奥德修斯”其实并不大——它是一个高4米、宽1.57米的六边形柱体,有6个着陆腿。美国媒体形容称,其机身相当于一个老式英国电话亭的大小。

“奥德修斯”发射任务指挥中心画面。图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整个着陆过程,受到美国航天科学家高度关注。他们需要研究地月通信、导航,及发动机羽流与月球表面的相互作用等,为重返月球提供更多数据和技术支撑。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全球首次商业探测器登陆月球。近年来,以马斯克、贝佐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们掀起了一股“探月热”。按照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未来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将把宇航员送进太空,贝佐斯旗下的“蓝色起源”负责制造月球着陆器。

由于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这场“探月游戏”已经从世界顶级富豪圈扩散到部分小公司。不过,在“奥德修斯”顺利着陆月球前,承接商业月球探测任务的公司几乎“全军覆没”,“开门黑”的阴影长期笼罩着商业航天——

2024年1月,给美国宇航员登月打前哨的“游隼一号”着陆器,在发射后因推进器出现“异常”,在大气层中烧毁,最终无法在月球着陆。

2022年底,日本iSpace公司的“白兔-R”1号月球探测器,在登陆前燃料耗尽。接下来,iSpace的第二次、第三次探月,分别将于2024年和2026年实施。

2019年,以色列SpaceIL公司的“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和印尼通信卫星、美国空军实验卫星“拼单”上太空。最终,“创世纪号”直接撞上了月球表面。

2019年4月12日,以色列登月探测器“创世纪”号在接近月球时拍摄的月球表面的图片。图源:视觉中国

相对于“国家队”斥资数十亿美元探索月球,商业公司每次耗资不到其十分之一,坠落风险更难把控。但这并不妨碍富豪们的探月乐趣,醉翁之意并不在酒。

业内人士向潮新闻记者分析,尽管月球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根据目前科技水平,开发利用存在现实难度,“富豪们‘围猎’月球,是为了获得政府背书。”对一些富豪而言来说,承接政府探月项目,既赚钱,又有巨大的广告效益。

重返月球不是“阿波罗”翻版

上世纪,“阿波罗”计划让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美国人对先探索月球还是火星,长期存在争议。直到2017年,美国启动“阿尔忒弥斯”计划,才迈出重返月球第一步。

阿尔忒弥斯,取自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与当年“阿波罗”计划选择太阳神名字遥相呼应。根据美国重返月球计划,“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将实现无人绕月飞行,对各系统进行可行性测试;“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最早于2025年发射,进行载人绕月飞行测试;“阿尔忒弥斯3号”的任务则是最早于2026年将宇航员送到月球表面。

实际上,美国在2019年就曾发誓“5年内将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不过进展一拖再拖。去年,印度率先美国登陆月球南极。种种迹象表明,踏上阔别50余年的月球,并没有美国想象中顺利。

2022年,“阿尔忒弥斯1号”在一个月内经历燃料泄漏、飓风、雷击,直到第四次尝试才顺利升空。

NASA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升空。图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登上月球,不只是美国的梦想,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加拿大、阿联酋等纷纷也都制定了相应计划。就连朝鲜都看得眼红,去年,金正恩特地参观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明确指向月球南极科研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主要任务是开展水冰探测,再争取到两个阴影坑勘查找水。此外,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有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八号”任务动画视频截图。图源:视觉中国

显然,如今再提重返月球,并不是重走50年前的“阿波罗”计划。专家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时,是在月球正面低纬度位置。现在大部分国家将载人登月目标瞄准月球南极,极区更难探测,技术突破也更难。

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月球正成为大国航天科技的竞技场。

人类为什么要探月?

与地球不同的是,月球上没有水、大气和生物,仿佛一颗“时间胶囊”,始终封存着星球诞生之初的样貌。

1962年9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一篇演讲——《我们选择登月》,撬起了“阿波罗计划”的“第一铲土”。自此,人类与月球的接触变得频繁、深入,航天大国都想率先占据这一深空探测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1959年,前苏联“月球二号”首次抵达月球,1969年至1972年间,“阿波罗计划”6次登月,12名航天员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足迹;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2023年,印度成为第一个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的国家;2024年上半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六号,尝试首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

1967年7月20日,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舱附近行走。图源:视觉中国

对38.4万公里外的月球,数十年来,探索锲而不舍。这究竟有何现实意义?

香港大学月壤研究团队领衔人、地球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钱煜奇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探索月球或许能解答“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月表改造过程缓慢,即使40亿年前的撞击坑,现在仍保留着原始面貌。”这些星球形成早期的历史在地球表面早已消失,但却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宝贵的记录,为我们认识地球演化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此外,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第一站。“先解决探月技术问题,我们才有信心迈向更遥远宇宙。”钱煜奇分析,探索月球是我们迈向火星、探测深空的关键一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月球有望成为宇宙“加油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估计,月球上可能存在多达6亿吨水冰,这不仅是宇航员生存的必需物质,还可以分解形成氢气和氧气,为火箭冲向深空补给燃料。月球相对于地球1/6的重力,也为在月球表面发射火箭提供了便利。

图源:《每日邮报》网站

当然,月球上的丰富资源远不止如此。“地球上的氦-3只有100公斤,但在月球上‘无穷无尽’,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钱煜奇告诉潮新闻记者,氦-3是比氢更优秀的核聚变原料,如果将氦-3用于核聚变,就能使得核反应更加可控,也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此外,如果在月球上放置太阳能电池,再通过微波将储存的电量传输回地球。或许未来,即使我们走在路上,充电也像晒太阳一样方便,“类似手机无线充电原理。”

人类的本性是要探索未知世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说,我国未来要在月球干三件事——到月球找水、建科研站、修互联网。目前,月球探测还处于初期阶段,这颗神秘的星球,有着无限可能。

0 阅读:163
评论列表
  • 2024-02-24 18:07

    很可惜失败了[笑着哭]

  • 2024-02-24 09:29

    人类的水平目前也只能登月了!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