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见证:一个只有背影的男人,点交了上百件赵无极的画

钱江晚报 2024-02-23 21:56:2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咪佳

我始终只见到过李益成教授的背影。

一开始非常戏剧化:2月21日早上,历时5个月的“大道无极——赵无极回顾特展”正式开始撤展。在追踪采访的过程中,我走进一楼“融会共生”展厅,看到令常人吃惊的一幕——有个人正在玻璃展柜里面,在赵无极先生1967年创作的画作《13.02.67》面前穿梭!

他就是李益成,来自台湾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护研究中心。作为代表第三方的艺术点交师,他当时正拿着手电筒,根据5个月前所作的报告,仔细地对这幅画的每个区域和细节作检视。

“抽象的作品,细节尤其需要看清楚。比如看上去龟裂的部分,可能是材料的老化,也可能是赵无极先生的创作技法。需要跟之前的报告作准确比对。”比如《13.02.67》这幅200×300cm的作品,在撤展阶段,李益成需要花30分钟作点交。

然后他爬出展柜,在这幅画边上的墙壁上贴了一张小便签:“ok正修(正修科大团队的简称)”。李益成助手的手背上贴满了这样的“ok”签,他们每完成一张画的点交,就贴一张便签。后道的工作人员会依据这个标志,完成接下去的拆卸、包装等流程。

这次“大道无极”特展中,有包括来自香港、新加坡、台湾的上百件画作,需要经由正修科大的专业团队负责点交。这两天时间,他们的工作安排十分紧密。以至于我在见证他们工作的过程中,基本处于背后观摩的状态:不是观察李益成在画前作检视,就是一路跟着团队小跑,寻找下一件点交作品。

在展览前期和撤展阶段,点交艺术作品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展览前期,从借展开始,点交师首先会对每件作品逐一做健康状况的检视。这个过程,包括查看画作正面、背面的每一处细节,并且对龟裂、霉菌、划痕等各种问题做详细的记录。同样拿《13.02.67》这幅画举例,这个尺幅的作品,他大概要花一个小时时间,把记录的内容以及照片拍摄的细节,形成书面的检视报告。

每一张画,都会有这样一份“体检报告”。

“如果画作的健康状况不够完美,为了展览达到更好的品质,点交团队就会启动修复程序。”但是如果作品有严重龟裂或者颜料起翘、长霉等问题,就不适合展览,更不适合运输。

到布展前,所有作品运达美术馆时,点交师也都会就位:他们负责代替借展方,开箱将作品一件一件地点交给美术馆。

这个过程中,美术馆方面会非常仔细地要根据检视报告核对画作状况,主要是看运输中间有没有发生新的状况。“如果有发现此前没有记录到的问题,美术馆方面会要求当场补充进检视报告中。如果没有问题,才会签收单,完成这个阶段的交接。”

到5个月后展览结束,李益成会再来做一次检视,针对展期期间作品是否发生了什么问题。

昨天匆匆吃过晚饭后,李益成在回美术馆的路上接受我的连线采访。到2月22日晚上,撤展阶段的点交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他将在2月23日早上9点半飞回台湾。

他说,后期还会重新整理一次检视报告,“需要补充每一件作品这一次的展览履历,包含新的检视内容,点交的每一个环节。”

他跟我约定,报道出来后发链接给他。我说,我还可以给他寄报纸。“真的吗?”他更开心了。

结果没想到,2月23日早上9点刚过,我收到李益成的信息,在飞机即将起飞前,他兴奋地拍了一张照片:原来,登机时他在飞机上拿到了一份今天的《钱江晚报》!

他给我发来点赞:“高效率。”

我向他道别,我们也作了新的约定:下次一定要在一场展览上见面相认。

当然,我问李益成要了一张正面照片。他站在赵无极的画前,面带微笑。

0 阅读:17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