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元宵行街会”点燃“非遗烟火气”

人民资讯 2024-02-25 10:41:11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姜泓冰

龙腾狮舞、秧歌腰鼓、码头号子……2月24日,元宵节的下午,上海市杨浦区苏家屯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支持,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我们的节日——长三角非遗荟聚环同济‘龙’闹元宵”都市化特色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举行。

中共杨浦区区委书记薛侃、同济大学副书记吴广明等领导与市民代表全国巾帼文明岗获得者、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莉和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周忠民共同为活动点亮龙灯,寓意新的一年民众百业兴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来了,来了!快看,快看!”行街会开始,振奋人心的锣鼓声响彻大街小巷,24支表演队伍近500人,穿着表演服饰逐一舞过主席台。三林龙狮队龙腾虎跃歌盛世,奉贤滚灯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展现码头号子文化风貌,锦西幼儿园可爱的小龙人载歌载舞……这些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民俗表演,赢得了现场群众热烈的掌声。

在行街队伍中,除了上海本地非遗队伍外,长三角非遗团队也相聚于此。安徽“五马破曹”、江苏德才扬剧、浙江南浔船拳,还有社区秧歌腰鼓、福禄寿喜、汉服表演……现场,市民们或拍照片或摄视频,随着行街队伍的精彩表演,欢呼声此起彼伏,掌声不断。

据了解,今年的“元宵行街会”是疫情之后首次恢复的行街活动。四平路街道市级非遗项目“元宵行街会”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十九届,并发展成为辐射上海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2018—2020年和2021—2023年,该街道连续两届获评“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3年“元宵行街会”获评全国“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

除了行街会,还有集匠心、手艺、美食、技艺于一体的抚顺路非遗集市。“龙年非遗集市”分为非遗作品展示区、非遗美食品鉴区、非遗技艺互动区、非遗手信纪念区等四个区域,40多位非遗传承人坐镇四个板块的文化互动摊位,让市民能沉浸式、近距离、有深度参与非遗文化体验,让“文化大餐”更添年味。

“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制作过程,也能动手参与,让孩子们对非遗感兴趣,非遗就有希望传承下去。”剪纸非遗传承人说。

冰糖葫芦、面塑、糖画……很多民俗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龙”。最有元宵特色的吃汤圆环节,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冒热气的锅,当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时,米香四溢,现场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来自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的留学生身穿汉服,亲身体验非遗手作,品尝非遗食品,“参加这么气氛佳、年味足的传统节日,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本次活动也通过“线下+线上”“台前+幕后”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同步直播。据了解,仅在“杨浦发布”和“文化杨浦”两个直播平台,就有近250万人参与活动,一起云端“闹元宵”。

活动现场图片均由杨浦区提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