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燕赵大地,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遍布,是我国的文物大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全省文物遗存累计33436处,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的时候,河北的国保单位累计278处,居全国第三。
这都说明河北的文物多,精品多,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赵州桥和沧州铁狮子,而且这两处文物古迹,都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含金量很高。
然而,也正是这两处文物古迹,成为了河北文物的两大遗憾,成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前车之鉴。
先来说赵州桥。
赵州桥,也叫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圆弧敞肩石拱桥,始建于隋朝,由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上过教科书,所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隋朝到现在有1400多年了,赵州桥千年不倒的秘密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秘诀,赵州桥有28道拱券,每道独立,即便是其中的一道出现了问题,也不至于影响其它拱券和桥身,这是古人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不过赵州桥也修过很多次,古时候就修过,1930年梁思成先生前往考察,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情况堪忧,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赵州桥迎来了大修,当时文化部给出的方案建议是,应该极力保持赵州桥桥的旧观为主旨。只有风化残毁非常严重的石块才须更换新的石料等等。结果并没有被河北方面采纳,采用了新的压力灌浆工艺,改变了古桥的建造工艺。更要命的是,绝大部分旧石料被废弃,约87%的修缮石料是新购的,也就等于说,赵州桥的里子和面子基本是焕然一新。
这在当时就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大家知道,文物修复的一大原则就是修旧如旧,结果赵州桥翻了个底朝天,面貌焕然一新,实在是让人接受不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呢?
网上有人说,当时河北省公路局的一位负责同志说,安济桥难得一次大修机会,从长远考虑,可换可不换的旧石件尽量更换。
从有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1952年,河北省公路局建议对该桥进行大修。1954年,获拨发专款,开启赵州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1955年6月3日正式组成了赵县安济桥修缮委员会。也就是说,这场修复,河北省公路局,起到了关键作用,采用灌浆工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年,网友对赵州桥的破坏式维修,争议很大,其实,2017年左右,赵州桥又进行了修复,对于网友的抨击,2020年当地有关部门的人说,网上说法并不属实,网友可能不了解衡水安济桥的历史,才会有这样的质疑。
赵州桥的故事,不是个例,沧州铁狮子的命运,或许更惨。
所谓沧州铁狮子,应该叫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是中国浇铸体积最大、单体重量最重、整体浇铸高度最高的大型古代铸铁艺术精品。
一句话来说,举世无双。
这样的物件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毕竟历史上战乱、风吹雨淋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铁狮子来说,极易变得腐坏,从民国《沧县志》记载载,可以了解到,狮身内壁原铸有《金刚经》文,但因多年锈蚀,这些铭文已经全部漫漶,看不出来了。
从相关资料,也可见了解到,古时候“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狮子摔倒后头部和背上莲花座曾掉过。1893年,铁狮子被重新立起,但下巴已不在。而清代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可发现五处关于沧州铁狮子位置的记述。这五处记述均载沧州铁狮子位于开元寺,肯定了铁狮子为开元寺之物。
也就是说,沧州铁狮子至少在清末民国的时候,还基本完好,虽然有一定的损坏,但绝不像今天看到的残破不堪。
这一切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沧州地区文保所在铁狮子上面修建了八角亭。从当时的资料图片上看,亭子低矮,将狮子严密地遮盖在下面。
结果呢?
原本是好心,却办了坏事,亭子是解决了狮子的淋雨问题,但是,因狮子所处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最后导致“亭子形成了一个潮湿高温的小气候”,加重了狮子的锈蚀,最后只能“不知所措地把亭子拆掉”。
1975年,亭子拆了,但是积水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好就弄了个水泥台,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铁狮子这么重,又是国宝文物,想把铁狮子挪到台子上,颇费周折,1984年,在吊车的配合下,吊装的同时,在狮子腹部焊接了井字架底盘,为不让中空的腿部受到挤压,暂时灌注了硫磺锚固合剂,总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是挪上去了,结果呢?全身破损共42处,更要命的是,硫磺锚固合剂未及时清除,也知道这帮专家当时脑袋里想什么呢?
到了九十年代,又进行了紧急修复,反正是解决了旧问题,又制造了新问题,弄得铁狮子满目疮痍,还好铁狮子不会说话,不然非得气死!
2000年的时候,再次修复,当时想了个主意,运来十吨沙子,理由是狮子一旦倾覆,摔在沙子上,没有硬地上惨烈。
这种撞大运的想法,令人无语!
后来,应该是没有再动过了,其实,也不能再动了,再动就成铁渣了!
赵州桥和沧州铁狮子是河北的代表性文物古迹,断断续续的修复,或许初衷是好的,但是在修复的过程前后,缺乏严谨的态度,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