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的今天,阎锡山去世,棺材里放了一把剪刀,干啥用的?

飞春探微 2022-05-23 13:12:41

阎锡山1949年12月飞往台湾,在台北住了半年后,卸下所有政治官衔,开始过上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

人生七十古来稀,此时阎锡山67岁。在台湾,他只有10年的光景了。

(1950,阎锡山,台北)

阎锡山出身山西商贾之家,留学日本军校,辛亥革命后,作为同盟会员起义,推翻山西巡抚,坐镇山西。

从此,一坐4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

山西在这40年中,一直处于战火之中,民国成立后的15年中,这里被进攻过10次。

春秋战国时,山西有赵国、魏国和韩国三股势力,故称三晋。其内部风俗,差异很大。

所以,阎锡山在这里称王,毫不轻松。

(登上时代封面)

他有4个秘书,一个负责五台山事务,一个负责娘子关,一个负责东部,一个负责运城。

也许半生的执政让他心生厌倦,看破红尘,所以在1949年逃台后,就主动退出了政治舞台,除了老蒋和老乡徐永昌,一般人他也一律不见。

在台湾的最后10年,他只潜心做一件事:写回忆录。

台北市郊菁山,原是日本人废弃的一个茶园,非常偏僻。

来这里,步行半小时才能看到公路,没有村落,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唯有荒草和野兔。

阎锡山喜欢这里的偏幽,叫工人模仿山西窑洞的样子,建了几间房。

(故居)

用竹管接来山上的泉水,点上蜡烛,就成家了。

3年后,这里才有电。

养鸡养鸭,耕地种菜,几十个家员随他就这样开始了农耕生活。

(故居)

据其随员秘书回忆,在这里的10年,阎锡山一心读书写书。

早上7点起床,上午写作,午后休息2个小时,下午读书或会客,晚上10点入睡,生活十分规律。

1959年,77岁的老阎,在晚上写作后,准备上床休息时,突感心脏不适,次日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因记挂未完成的《三百年的中国》一书,没等痊愈,就又匆匆回家了。

(故居)

近8旬的老阎,写作是困难的,他主要是口述,让秘书动笔,自己动脑。

睡觉时,身边留一支笔,有感想时随时记下来。

秘书回忆,晚年的老阎话不多,除了书,生活细节不甚注意。

有人来信说他寂寞,堪比五台山的老和尚。

他说:“我一天到晚忙得很,估计再有三五年,我把该写的写完了,我并不寂寞。”

(故居)

三五年的期望,老天并没有赏赐于他。

1960年的5月20日,老蒋有个庆祝会,邀他参加,他因重感冒没去。

次日,他的身体就出问题了。大汗不止,坐床上出汗,躺床上还出汗。

侍从们忙把大医院的内科医生请来,医生一看情况严重,要求立即送医院治疗。

5月23日,在老阎被送到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享年77岁。

病重垂危时,老阎对家人说,自己最痛惜最遗憾的,就是不能回大陆,然后写下了几点遗嘱:

一是一切宜简,不宜奢;

二是收挽联,不收挽幛(布绸上写悼词);

三是灵前不布置花木;

四是出殡以早为好;

五是不要放声哭;

六是墓碑刻字,要刻自己日记中的第100段和第128段;

七是7日之内,每天早晚读其《补心录》一遍。

(墓前中字)

阎逝世后,后人遵其遗嘱,将其葬于菁山草庐之后。

出殡事宜,一切从简安排,其棺材中的陪葬品,只有2样:

一个是他平时记东西用的钢笔,很普通的钢笔;

另一个是一把剪刀,他晚年一个人闲着的时候,经常用它慢慢剪胡子。(完)

0 阅读:9
飞春探微

飞春探微

大千世界,微微探幽,携诚而至,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