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采购设备,供应商报价2000万,员工私下砍到1800万,然后报给曹德旺2500万,想吃700万回扣,结果悲催了! 时间回到1991年,台湾人黄兆满出资,持有福耀10%的股权,成为福耀大股东。 花了这么多钱,黄总想着找个机会慢慢捞回来。 不久,“机会”果然来了,曹德旺要采购一套设备,在黄总的引荐下,联系上了美国科纳公司。 谈判桌上,黄总开始了他的表演,对曹德旺说: 这家公司老板是我多年的朋友,若不是熟人,这套设备至少要卖1个亿,2500万来不来! 好巧不巧的是,曹德旺此前也联系过科纳公司,得到的报价是2000万。 于是曹德旺不动声色,示意按照黄总的意思来,可以签合同。 接下来,黄总果然露出了猫腻,他选择的是商务合同,而这种技术性设备一般签的是技术类合同, 两种合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商务合同只写采购总货款,而技术合同要分列详细的报价条款。 曹德旺说:签商务合同,万一以后出了问题谁负责? 此时的黄总仍不知其意,一心想拿700万回扣,于是说:曹总,我用我的10个股份来担保,尽管放心! 一切谈妥后,最终到了两家公司代表在香港见面、举行签约仪式的时间,哪知道在这关键时刻,又出了岔子。 美国科纳代表满脸担忧的说:我们当时谈的价格是1800万,合同上却写2500万,这个我不能签。 这句话把一旁坐着的黄总彻底架起来了,彼时的尴尬和紧张可想而知,但曹德旺说:没事,这个价格我认,签就是了! 最终合同签了、货发了,但是黄总每天如坐针毡,再加上曹德旺的冷落,最终不得不低价转让手中10%的股份,离开了福耀。 这件事中,黄总先是在曹德旺的眼皮底下占了700万便宜,但是接下来丢掉了大股东身份,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不贪700万,黄总现在足以成为亿万富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