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眼前这位80多岁还带着工牌排队打饭的老奶奶,是让我国航母,歼20,北斗卫星等国之重器都装上中国芯的国士!是一位以柔弱之躯打破美国芯片垄断的顶尖科学家! 这个身穿朴素的老太太,竟然是那位享誉中外的顶尖科学家——黄令仪。黄令仪的一生,就是中国芯片事业的缩影。 她出生于1936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正遭受外族入侵的苦难。哪知这个寻常人家的女儿,后来却成为捍卫国家科技尊严的先驱。 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但黄令仪自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 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开启了通往科学之路的第一步。大学期间,她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后来,黄令仪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习深造。那时半导体技术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华中工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半导体科学家,她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投身到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之中。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这项成就为后来的龙芯CPU奠定了基础。 虽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巨大。黄令仪深知,要实现自主可控,唯有自力更生。 2001年,面临国内芯片产业陷入困境的危机时刻,黄令仪挺身而出,毅然加入龙芯团队。尽管当时她已年过花甲,但是斗志昂扬,斗胆豪情不减当年。 她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的精神,带领年轻团队迎难而上。研发路上,困难重重。受制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团队无法获得先进设备。 加上经费短缺,科研条件堪称窘迫。然而黄令仪从未动摇,她以过人的毅力鼓舞着大家: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要咬紧牙关。 就这样,龙芯团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攻克的"硬骨头"。年复一年,夜以继日,黄令仪和同事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他们的生活环境远不如现今的龙芯公司那般优渥,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略显拮据。但是没有人喊苦喊累,所有人都被共同的梦想凝聚在一起,那就是让中国自主掌控核心技术。 就在龙芯团队孜孜以求之时,世界科技版图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美国对中国公司实施芯片技术禁运,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黄令仪意识到,如果中国继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依赖外国,将受制于人,甚至可能被遥控。这无疑是刺激她们奋勇前进的强心剂。 2002年,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中,龙芯一号处理器诞生了。这颗芯片的问世,宣告中国开始从芯片"空白"迈向芯片"自主可控"的新时代。 接下来的几年里,龙芯团队如火如荼,陆续推出了龙芯二号、三号等新一代芯片。黄令仪时刻关注着它们的进展,而且身先士卒,参与具体的调试优化工作。 由于她过人的执着和韧劲,龙芯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扩大。2015年3月31日,中国发射首枚使用“龙芯”北斗卫星。 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开始从桌面电脑领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接下来,凭借着自主创新的能力,龙芯芯片陆续应用于航母、战机、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让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真正强起来。 每每回顾过往,黄令仪都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她从不自满,永远在寻求突破。直到2023年,黄令仪这位中国芯片事业的拓荒者与奠基人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的一生,就是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进程的一个缩影。 作为第一代芯片科研人员,她亲历了中国从几乎一片空白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沿革。如今,中国芯片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黄令仪的故事必将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矢志不渝地追求科技自立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