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4年,一战士为国捐躯,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并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

1984年,一战士为国捐躯,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并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凑够钱,带着儿子来为丈夫扫墓,她扑倒在丈夫的墓碑前,悲痛大哭:儿子我给你养大了…… 1984年的那个黄昏,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李发英宁静的生活。她本以为是邻居有什么事情,谁知,门外站着的却是一名军人。   抱着满腹疑虑,她缓缓打开了门。军人一开口,一股冰冷感便穿透了李发英的心田:"陶荣华战士在老山一线阵亡,请节哀顺变。"   这让她如遭雷击,整个人摇摇欲坠。她和丈夫陶荣华结婚才20天,一切都还来不及品尝甜美,就被无情地生生割裂。   那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敌人试图突破我军防线,陶荣华奋不顾身,亲自带领战士们英勇还击。在炮火的映射下,他仿佛一头凶猛的雄狮,昂首阔步冲锋陷阵。   一枚子弹狠狠射穿了他的胸膛,鲜血迸流。他虽然伤重难支,仍拼尽最后一丝气力掷出手榴弹,炸开敌人的包围圈。   就在战士们为他欢呼时,他倒在了战场。正值壮年,怎奈死神太过残忍。李发英痛不欲生,在丈夫的军衔上抚过,眼泪夺眶而出。   儿时她就听过"革命理想高于天",如今深有体会。为了国家利益,许多热血青年舍生忘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举。   陶荣华当初参军,就是被这种英勇事迹所鼓舞。他总说,为了国家富强,自己当仁不让,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在军中,他立下过硕果累累的战功。在部队眼里,他凭着一身正气和英勇,成为最佳战士楷模。谁知,就在李发英对他无比自豪时,命运突然在他们面前开了一个玩笑。   她决定放弃改嫁的机会,独自把陶荣华未出世的孩子生了下来。"陶荣华,你放心吧,我一定把孩子拉扯大!"她对着丈夫的遗像说。   一年后,儿子出世了。由于陶荣华离世得早,他没能看到儿子的模样。而李发英则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生身上。   一个人拼命赚钱,一个人洗涮做饭,一个人照看公婆,她尽起了一个妇人该尽的所有义务。然而,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   陶家人丁单薄,李发英一个人几乎撑不起一个家庭。眼看着孩子长不大,她决心出去打工。夜里,她每天都要裹着被子哭泣,悲从中来。   白天,她又得强撑着做家务,努力在外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从未想过放弃。终于,一点一滴,家里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李发英看着儿子茁壮成长,内心找到了些许慰藉。她时常会跟儿子讲起陶荣华当年的英勇事迹,教导儿子做一个对得起父亲的人。   那一天,正是春分时节。枝头已经发出嫩绿,暖阳和煦撒落在大地。李发英扶着老母亲,带着儿子踏上了扫墓之路。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到达了陶荣华长眠的地方。   墓碑上,陶荣华的名字清晰可见。李发英望着那熟悉的名字,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35年了,一晃就是35年。   她终于凑够了钱,能带着儿子来看望陶荣华了。她跪倒在墓前,啜泣着说:"陶荣华啊,你看看,咱家火生都长这么大了。   我把他拉扯大了,就像当初对你说的那样……"话音未落,泪水盈眶。儿子也跟着跪了下来,眼眶湿润。母子二人久久无语,只有泪水在诉说着内心的哀思。陶荣华就安息在这里了。   他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永远地离开了亲人。可是,他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英雄楷模。   而李发英,则用35年的艰辛坚持,书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军嫂传奇。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用生命谱写了华夏儿女的骄傲;而那些默默等待、坚守的军嫂们,则用责任和爱,托起了整个民族的脊梁。 (信息源:《中国对越反击战史》、《20世纪中国战争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