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黄花风铃木,纪念器官捐献者!广东省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羊城派 2024-03-08 19:31:35

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显得如此美好。3月8日,在第46个植树节来临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海珠区北山公园举行“为生命种下一棵‘新生’树”主题活动,十余名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器官移植受者代表与医务人员一起栽下20棵黄花风铃木,表达对器官移植受者重获新生的美好祝福,并纪念献出大爱的器官捐献者。

据记者了解,广东的器官捐献数量约占全国总量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国器官捐献总例数为6454例,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4.57。同年,广东省器官捐献总例数为774例,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6.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9岁的她突发疾病,脑死亡后捐献器官让7人获救

在活动现场,来自云浮的李女士讲述了自家大姐捐献器官的经历。“我大姐49岁,生前就是一名热心公益的人,经常去敬老院关爱老人家。今年大年初三,她在医院照顾生病的老公,连续七天八夜没有好好休息,突然晕倒出现脑出血。2月16日,病情危急,转运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时,医生判定为脑死亡。”李女士一家人都不能接受姐姐突遭变故的事实,“她生病的前一天还在操办过年的事情。我们无法接受她突然离开。”

经过考虑,一家人最终认为捐献器官是让大姐留存世间最好的纪念方式。家属同意捐献大姐的眼角膜、心脏、肺、肝脏和双肾,帮助了五人重获新生,两个人得以重见光明。李女士对记者说:“大姐的心还在跳动,我们觉得她还活在世上。”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刘超教授向记者介绍,七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有约400位大爱捐献者在该院送出生命的希望,帮助约1500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约680名失明患者得以重见光明。

我很珍惜第二次生命,以后我会毫不犹豫传递爱

56岁的李先生在活动现场,深深鞠躬向所有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表达谢意。在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他几度哽咽。原来他罹患肝病十几年,2022年专程从云南来广州看病,谁知2023年4月份时,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肝性脑病,紧急住进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ICU。

“从鼻子到口腔、动脉、静脉,全身插了多条管子。人工肝,呼吸机、肾脏透析……”李先生的家人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我们一度感觉很艰难,怕他熬不过去了。”李先生的老伴说,“很幸运的是,病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也等到了肝源,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在ICU住了50多天,顺利出院。”

虽然李先生的治疗过程步履艰难,但家属的心态却坚定无比,不抛弃不放弃,这份坚持让李先生获得重生。大爱无声,爱的传递让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流淌。李先生因此也特别感谢器官捐献者和家属,“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恩之情,现在恢复得很好,以后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传递爱。”

在活动现场,李先生一家种上了一棵黄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的花语是‘感谢’,蕴含着珍惜和知恩图报的美好寓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说,“选择种下黄花风铃木,是为了纪念和感谢无私奉献的器官捐献者,同时也希望能鼓励移植受者珍惜新生、积极生活。”

全省7个OPO,21家医疗机构具备器官移植资质

我国器官捐献数量快速增长,近年来每年器官捐献的数量居世界第2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每年需要移植器官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捐献的器官还不能满足临床移植需要。

正因为如此,2023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7号)发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要求,强化对器官捐献的褒扬和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培育有利于器官捐献的社会风尚;鼓励捐献遗体器官,开展遗体器官捐献人缅怀纪念活动;规定患者的配偶、直系血亲等亲属曾经捐献遗体器官的,申请器官移植手术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排序。

事实上,随着不断宣传,广东省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了解也不断加深。据统计,广东的器官捐献数量约占全国总量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省公布了全省7个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涉及21家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服务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清远、汕尾、江门等地市。

刘超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器官移植,广泛宣传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人间大爱善行,倡导公众积极参与遗体器官捐献,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文、图|记者张华

通讯员刘文琴黄睿李菁菁冯楚炘

0 阅读:26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