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全开的讨论平等:平等是顺应刻板印象吗
《美国小说》🇺🇸
🎬上映时间2023
🗓️片长117min
🏆奥斯卡多项提名
少数族裔的电影不少,但我被这部影片的角度和思考方式震撼到了,对于创作者和任何少数族群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平等究竟是什么?是按照刻板印象的去呈现和讲述还是尝试刨除一切的标签去完成一次描述呢?
*
故事一开始的争执就感受到了尖锐,黑人老师嘴里的冒犯词被白人女同学感受到了冒犯。多么有趣的命题,该被冒犯的人接受了却被旁观者甚至冒犯者同情,总有哪里怪怪的。之后的一切更是越发的奇怪,认真深刻的作品无人问津;自诩书写的美国小说一定要被归类为非裔黑人小说;一次自己嫌弃的尝试不光被发行大卖,还要得奖拍电影;女作家又承认自己的迎合又鄙夷粗浅的迎合……事业的发展像是在跟蒙克开玩笑。而蒙克真正的生活是复杂的凌乱的,同时也是蒙克一直想要表达的。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家人和氛围,但这一切并不如白人期待中的苦难和粗鄙;他们有自己家庭的疏离和痛苦,但也并不是他人眼中的脏乱差的苦痛;他们从事着优秀的职业,是医生是律师,他们热爱艺术也享受阅读;他们接纳白人成为家人,他们也拥有质朴的爱情和家庭。这一切,被描述就不卖座,不被描述就无人知晓,多么矛盾的事啊。而这种深刻的矛盾正是这部片子所讽刺和展示的。
*
除了关于少数族裔的辩证思考和呈现外,出版社发行商和作者的关系也给创作者上了一课。关于红方黑方蓝方的酒的比喻真是对创作者的一次洗礼和教育啊,让我深深的在电影行业的创作上也感受到了诸多共鸣。而白人出版方和最后白人评委的所作所为就更加可笑,大家用钱做诱饵,再用刻板印象束缚住创作者,形成了一个“你必须这样写,也因为大家都这样写,所以这样的故事就是真的”的反渗透,最后就成为了一个闭环,刻板印象的加深中真实成了一个被资本利用的环节,再也无人能突破。说真的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电影。烂片卖座像个闭环一样困住了每一个创作者,绝啊。
*
故事的结尾用戏中戏开了最后一波嘲讽,电影文学和刻板偏见一起开了个大,很深刻。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创作的精巧,轻松故事背后的更多的是讽刺和思考的开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