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类常见药容易导致尿酸高,需注意!

曹洪安康 2024-02-22 05:56:17

当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其代谢产物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会引起血尿酸的升高,造成高尿酸血症。医学上将血尿酸水平高于420umol/L时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会使体内尿酸水平持续上升,可能会诱发痛风。

除了年龄、肥胖、日常作息、饮食习惯以及疾病等,药物也是尿酸的一大影响因素。因此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了解药物对尿酸的影响,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减少尿酸排泄的药物有哪些?

1.利尿剂

利尿剂是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的利尿剂都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复方利血平等。它会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使尿酸水平上升。

2.水杨酸类药物

有些酸性药物或某些药物的酸性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尿酸的肾排泄,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司匹林的代谢产物水杨酸。

其中,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具有双重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即每日摄入量高于3g,使尿酸排泄增多;中等剂量阿司匹林,即每日摄入1-2g,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摄入量低于500mg,可通过损伤老年人肾功能和尿酸清除能力升高血尿酸水平。因此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3.维生素C

维生素C属于酸性药物,大剂量使用时,可使尿液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10倍以上,敏感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肾结石。

4.降糖药

胰岛素药物参与体内代谢促进嘌呤合成,增加尿酸的重吸收,升高尿酸。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可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5.部分抗菌药物

抗菌药大多由肾脏排泄,但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的排出多就会影响尿酸的排出,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

喹诺酮类: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洛美沙星胶囊等;

青霉素类: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等。

痛风发作期该用什么药?

痛风急性发作时,首先尽可能静止,把患肢提高,多喝白开水。如果仍不缓解,可患处局部冷敷,但禁止热敷。如缓解效果不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秋水仙碱片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粒细胞浸润,能抑制细胞菌丝分裂,主要用于急性痛风。

但使用应注意,治疗急性痛风时,每个疗程间应停药3天,以免发生蓄积中毒。推荐在痛风发作12小时内尽早使用,超过36小时后疗效显著降低。

起始负荷剂量为1.0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则按照0.5mg,一天1-3次服用。

通常其不良反应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多,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

2.苯溴马隆片

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药,临床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

3.别嘌醇缓释片

嘌呤类抗痛风药,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血中尿酸浓度降低。临床用于慢性痛风和防治痛风肾病、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在开始治疗的4-8周内可与少量秋水仙碱合用。应注意本药可影响患者驾驶车辆及操作机器的能力,尤其是与乙醇同用时。

4.非布司他片

用于已经出现尿酸沉积(包括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不推荐本品用于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为预防本品给药时发生痛风发作,推荐同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或秋水仙碱。

5.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发作伴有较重全身症状且经秋水仙碱、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或者使用受限的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

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应当注意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水钠潴留、感染等不良反应,避免使用长效制剂。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