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七旬老人来到部队,含泪对首长说:“报告首长,任务已完成,请指示。”老人这番操作,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一声未吹响的军号,引发了一个人48年的寻找与期盼。这个人就是常孟兰,一名解放军的老战士。 1948年冬季常孟兰所在的部队在北京延庆一带遭遇了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 形势危急常孟兰和7名战友被派去执行一项艰巨的阻击任务,以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离。 临行前连长对他们嘱咐,只要听到一声军号,就代表部队已经撤退完毕,他们这时也可以行动了。 可是即使战至天黑,那声军号始终没有响起。 在敌军的猛烈炮火下,常孟兰与战友们艰难地坚持着,直至弹药耗尽,只剩下他一人在枪林弹雨中突围而出,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就这样一件本该很快就能完成的任务,却因为军号的缺失,使常孟兰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和他一起的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但从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络。 战火结束后常孟兰回到家乡,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但他始终放不下这件心事,他一定要弄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军号没有响起。 于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带着一封介绍信来到北京,希望能从有关部门寻找到当年部队的下落。 可惜在漫长的寻找中,常孟兰一无所获,有关部门告诉他,部队已经参加了抗美援朝,但具体去向一无所知。 无奈之下,常孟兰只能先回到家乡,等待着有关部队的消息传来。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常孟兰的头发由黑转白,但他的决心从未动摇。几十年里,他辗转奔波,走遍了全国各地,只为能找到那个失散已久的部队。 1984年一线希望终于出现了。 一所军事学院在常孟兰家附近建立了一处训练场,年轻的军人们时常在此操练。常孟兰主动前去,希望能在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渐渐地常孟兰与这些军人熟悉了,他也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经历。 军事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无意中听到了这个故事,被常孟兰坚持不渝的精神所打动,决心要帮助这位可敬的老人。 1996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最终传来:常孟兰当年所在的部队已经转隶,如今驻扎在辽宁本溪的一个炮兵团。 获知这个消息他毅然决然不顾家人的劝阻,带着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本溪的漫漫长路。 一路上常孟兰遭遇了旅途的种种艰辛,他不畏严寒,不怕道路遥远,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尽快赶到部队所在地,向他们汇报48年前未竟的任务。 最终在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常孟兰虽然已力不从心,但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抵达了目的地。 常孟兰告诉他们他就是48年前执行过那项阻击任务的常孟兰,如今特地前来向部队汇报:任务完成,请团长指示! 在采访中,常孟兰与当年的连长见面了。 原来当年执行阻击任务时,部队虽已安全撤离,但考虑到如果吹响军号可能会暴露行迹,因此一直没有下令。如今这个疑团终于得到了解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