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西的煤老板花了6个亿,不顾别人反对,在宁夏的贺兰山买了7500亩的戈壁滩。他种了200万棵白杨树,结果8年下来,亏得血本无归。身边的人都说他傻,钱多没地方花。没想到第9年,他竟然创造了“紫色神话”,让所有人都不禁刮目相看。 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刘金启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这一理念。 发迹之后刘金启并未固步自封,他将原来的7500亩葡萄园不断扩大,现已发展到占地3万多亩,建有200多家酒庄,解决了上万名当地农民就业。 而他的“葡萄园”之路足足走了16年。 2006年,刘金启无意中看到一则关于宁夏引资建设"葡萄长廊"的广告。尽管身边许多人极力反对,但刘金启下定决心,要在这片戈壁荒漠之地一搏了。 实地考察时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环境比想象中还要恶劣:狂风肆虐、黄沙弥漫,村民们更是贫困潦倒。 但刘金启被一村民馈赠的几枚鸡蛋深深打动了,决心要在这里把握机遇、改变命运。 于是刘金启豪掷3000万,包下了7500亩的戈壁滩荒地,拉开了人生新篇章的序幕。随后的十几年里,他经历了一番罕见的艰辛与困苦。 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刘金启栽种的葡萄苗被大风连根拔起,前期巨资打了水漂。为防风固沙,他不得不重金购入200万株白杨树,将葡萄园和周边村落团团围住。 与此同时,他还大手笔修建了数十公里的引黄河水渠,给田园和村民解决了用水问题。 为提高种植水平刘金启四处延揽专家,不惜重金把国际一流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团队请了回来。 种下的葡萄树苗一次次被严寒冻死,他又只能寻找更加耐寒品种反复试验。 期间刘金启的妻儿和亲朋好友无不对他劝告:投资前景渺茫,恐怕会血本无归!但他只是默默咬紧牙关,不为所动。 8年过去了,刘金启的疯狂举动才终于获得了回报。 2014年的一天,当那股醉人的酒香扑鼻而来,在场的品酒师们发出一阵惊叹,自此,"贺兰山葡萄酒"名声大振。 但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缺乏知名度,销路仍然一直不顺。 直到2015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顶级葡萄酒大赛上,刘金启的"贺兰山"一举夺魁! 这匹来自中国的黑马让世人瞩目,众多订单蜂拥而至。一夜之间,刘金启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身家数亿的华丽转身。 更可喜的是,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最初的几千元猛增到几万多元,彻底翻身摆脱贫困。 这一系列看似疯狂的决定背后,其实暗藏他的远见卓识,刘金启选择在宁夏这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黄金产区发展,正是基于其气候条件与法国波尔多葡萄园十分相似。 更重要的是,他秉持着要"还富于民、造福乡亲"的初心,将个人事业融入到了助力国家振兴的大潮之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