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喆实习生汪宇晴通讯员张弛聂晶
您家里长辈是否吃着好几种降压药,一天下来血压却仿佛坐了“过山车”,忽高忽低没有规律?
不同的老人会有不同的高血压表现。年过九旬的林爷爷(化名)时常发生头晕、站立不稳、视物模糊,最近几年两次因此晕厥摔倒,在医院测量其立位、坐位、卧位3个体位血压后,被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88岁的周奶奶(化名)则是清晨头晕、头重脚轻症状明显,晨测血压168/70mmHg,较其它时间段血压明显升高。还有一位李爷爷(化名),每天吃完早饭约1小时,就会出现精神萎靡,口齿含糊等情况。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存在早餐后血压低的情况,较餐前低50mmHg左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聂晶介绍,老年人的血压问题主要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性大、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直立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它们大多并发症多,且与多种疾病共存。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硬化,而收缩压的增加又会加重和加速动脉硬化,同时也要注意假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好血压是心血管健康的开始。老年人心血管生理功能衰弱,故其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一般来说,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应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个体化原则。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也应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老年人对于血压下降的耐受性更差,因此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降压药物,并加强血压及药物相关监测,医生鼓励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应筛查并控制各种可逆性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等),依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随疾病关注整体的心血管风险,尽早评估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
控制高血压并没有那么难,日常生活中想要稳定高血压,首先要学会每天定时(早、中、晚)检测血压,要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例如立位、坐位、卧位。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饮食上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起床或站立时动作要“缓慢”。
医生提醒,遇到相关问题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