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钱钟书收看了央视版《西游记》,当播到车迟国斗法那集,他发现其中存在一个常识性错误,于是赶忙提笔,给央视写了一封亲笔信。 任何艺术杰作想要被众生所共赏,都难免要经历一个"传播"的历程。在当代,这个责任自然地落在了影视剧这个传播平台的肩上。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部以《西游记》为蓝本的电视剧应运而生,由杨洁执导、知名演员联袂出演。 开播之时这部剧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其中便包括了举足轻重的文化大家钱钟书先生。 他自小便对这部神作有着别样的热忱,能够信手拈来,滚瓜烂熟地背诵其中经典段落。 可是就在钱先生看该剧的过程中,一处细节错误令他颇为诧异。 那就是在演员们表演"隔板猜物"一幕时,孙悟空将车迟王后所放的华服,变作了一口"钟"。 对于常人而言,这或许只是一处微不足道的疏漏。但对于钱钟书先生这样的文化泰斗来说,却绝不能就这样轻易地错过。 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一口钟"并非指实指实的钟鼓乐器,而是指一种独特形制的长袍。 作为对中华文化有着渊博研究的学者,钱先生自然是理解"一口钟"含义的。于是,出于对这部传世神作的敬重,他决定提笔与央视这一制作单位沟通。 在写就的来信中,钱钟书先生谦逊有礼、恳切希冀。他没有对制作组人员横加指责,而是先行表达了欣赏之情,并开诚布公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娓娓道来了"一口钟"的实际含义,并诚恳建议导演应当重拍该环节。 这封信件很快就传到了该剧导演杨洁的手中,杨洁深知剧作品质量的重要性。 她本着一贯的虚心态度,认真研读了钱先生的信函,终于意识到了剧中"一口钟"确有错误。 于是杨洁毅然决定重新拍摄该环节,她深知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影视作品更好地展现出来,就必须对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以臻于完美。 否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使整部作品蒙上阴影。 很快剧组就着手对"隔板猜物"一幕进行了重拍。他们着力于还原文化细节,力求最大限度贴近原著,并与前后剧情保持高度的连贯性。 在布景间专业的道具组为该幕重新准备了符合"一口钟"文化内涵的华美长袍,展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极高的重视程度。 在摄影棚内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对光线、场景和摄像机位进行调整,保证重拍部分与之前素材完美衔接。 终于,在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下,重拍工作顺利完成。新镜头完美地呈现出了"一口钟"这一文化元素,使整部剧作更加贴近了原作的经典本质。 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师,他对于文化艺术品的敏锐嗅觉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后人永葆和铭记。 正是源于钱先生对原著的诚挚敬意,以及对错误指正的殷殷希冀,才使得这部电视剧最终得以修正了一处疏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