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东94岁老太太,收到一本杂志,发现上面是她离家30年的儿子,她老伴去世都没回来看一眼的儿子,竟秘密干了一件大事,成为第一代核潜艇总工程师!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核潜艇之父34岁被密召进京,此后30年再没回家2019-09-22) 在漫长的三十余载中,黄旭华为了保密身份和研发进程,连同最亲密的亲人也被蒙在鼓里。 当家书告知父亲去世的噩耗时,黄旭华哪怕是掉下泪,也不曾让外人探知半分痕迹,更不能回乡见最后一面。 黄旭华院士一生坚守的信念:为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黄旭华自幼目睹国难流离,民族屈辱的痛楚将他的爱国热忱熊熊燃烧,这引发了他对高新科技的向往,他渴望掌握尖端的军事力量,为祖国建设强大的国防实力尽一份力。 于是年少怀揣报国梦的黄旭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开启了造船专业的学习生涯。 黄旭华毕业后便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一路攀升,成为一名造船专家。 然而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头等着他。 1958年面临着来自海上的重重威胁,祖国发出了振兴海防实力的最高号令,黄旭华和一众精英科学家被极其保密地召集,卷入了中国首个核潜艇研制计划。 从这一刻起黄旭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绝对的保密环境下,与外界彻底断绝了音讯。 数十载在他与家人之间的牵绊也随之斩断,然而黄旭华正是为了守卫家园才甘愿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面对全无先例可循的核潜艇研制计划,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一筹莫展,缺乏技术资料、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给这支队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艰难只会令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队伍靠搜集海内外的零散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开创性地完成了庞大的计算工作,最终在孤注一掷的努力中,于1970年成功造出了第一艘国产核潜艇。 这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为中国的海防实力注入了强心剂。 但挑战远未结束,只有将核潜艇的性能推向极限,中国才能真正在海上拥有与强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1988年一次南海深潜测试将所有人的期盼推向了高峰。 这次测试无疑是史无前例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亲临一线,他亲身见证着巨大水压下核潜艇的承受能力,指挥着潜艇一次次突破极限,终于在世人的瞩目中创造了新的深潜纪录。 此时举国欢庆,而他在家的老母亲才通过杂志知道了他消失30年的原因,潸然泪下。 当黄旭华再次回到家时,两人在门前紧紧相拥,泣不成声。这一场持续了整整三十年的等候与期盼终于在这一刻落下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