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来源:扬子晚报——“旱鸭子”水上练兵学划船,解放军攻克“三浦”战役惊心动魄) 战火无情热血可歌,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只为了一个理想——赶走侵略者,守卫家园。其中就有这样一个英雄少年——赵友金。 从小生活艰苦,但这并未磨灭他内心的英勇气概,1938年日军野蛮入侵,家乡遭到无情蹂躏。 看着父老乡亲被无辜杀害,赵友金愤怒填膺,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5岁那年得知四叔和父亲早已加入抗日队伍,表哥也英勇参军的消息,赵友金斗志昂扬,执意要投身战火。 尽管父亲万分反对,但他以绝食相逼,最终如愿以偿地参军。 虽然历经三场战役,却从未真正开过枪。作为新兵,他枪法生疏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当时八路军弹药十分短缺,他不敢浪费宝贵的子弹。 一次部队奉命前往五莲县一带,伏击预计50余名伪军。 没想到抵达现场后,敌人的数量却超乎想象,竟多达300余人。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排长迅速下达撤退命令,以避免无谓的伤亡。 然而此时的赵友金却丝毫无知,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日军,准备好一击必杀的架势。 周围的动静,排长的命令,他都没听见,当他回过神来,战友们已经全数离去,只剩他一人身陷重围。 生死以毫厘之差展现在赵友金面前。 他冷静分析局势后,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留下来同鬼子决一死战。第一枪命中了一名日军的要害,接连又击毙一员军官,混乱之中赵友金乘机脱身。 待到安全地带,赵友金碰上了来支援的部队,向排长报告了自己英勇杀敌的经过。 排长拍着他的肩膀,赞许他的英勇无畏,并鼓励他要一直保持这份勇气。 从那一刻起,赵友金终于彻底打消了疑虑,摆脱了内心的恐惧,勇猛精进有加。 最后凭借过人的勇气和出色的枪术,赵友金很快就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神枪手。 在随后的战役中,他时而独自一人对敌,时而率领小分队出没无常,给敌人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成为人人赞誉的八路军英雄,赵友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信仰。 我们要向所有英勇的抗日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今日家国和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