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生儿子开心一天劳碌一生,生女儿是失落一天幸福半生。
深以为然!记得儿子出生,一家人围在他床边欣赏,公婆笑着给我发红包。
老伴拥着我说辛苦啦,只有我自己知道,往后的岁月何其艰难。
年轻时努力打拼,不敢穿漂亮衣服,不敢用高级化妆品,更没有各种畅游计划。
在我心底,只有积极存钱,供儿子读书,再给儿子买房,娶媳妇。
有了孙子,我这个老妈,可就真正成为了儿子和老伴的“老妈子”。
在儿子家带娃,我终于看清一个现实:给儿子买房买车,儿子也不是你的。
自从儿子有了媳妇,我这个娘就是墙头的草,需要时才能抬头看得见。
不需要时,就会以各种理由将我置放在墙头,任由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我叫刘秀娟,今年60岁,退休多年,每月有4800退休金;
老伴今年63岁,也退休闲赋在家,他每月有7200退休金。
我家独生儿子早已结婚有娃,我在儿子家带娃才明白:
儿子养大了,就是别人家的,即使出钱买房买车,儿子也不属于我了。
年轻时怎么看自家儿子都招人待见,尤其是儿子随母,咋看都是自己的翻版。
给儿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买喜欢的东西,夏天参加各种夏令营。
冬天送他去参加全封闭的英语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人头地。
儿子研究生毕业,跟着未来儿媳回到亲家所在的省城。
我和老伴第一次去见亲家,真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省城一切比我们十八线小县城丰富,环境好,楼层高,人精致,物漂亮。
亲家说时代不同了,儿女的亲事就遵循新时代的要求。
彩礼不要了,婚房要全款加名,车要商务七座,方便以后生活。
这一套下来,我和老伴半生积蓄花完,还借了二十多万外债。
儿子和儿媳满意,一口一句:感谢爸妈,我们会好好孝敬您二老的。
誓言犹在耳边,真实的情况却是,儿子的心里只有儿媳和岳父母。
儿媳对父母好,那是做女儿的孝心,儿子对我们视而不见,却是我教育失败。

儿媳怀孕儿子打电话过来,邀请我去帮忙照顾,做做饭,收拾家务活。
等到孙子出生,儿媳不在家里坐月子,而是去月子中心,30天就要32000的费用。
儿子结完婚,我和老伴忙碌好几年,才把外债还清,本以为能为自己存些养老钱。
有了孙子,我和老伴就得继续做“孙子”,老伴退休在社区做门卫。
我在儿子家带娃,亲家夫妻偶尔过来欣赏几回,放下点东西,给几个红包。
就成儿子儿媳心中最好父母,而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老妈,成为真正的“帮佣”。
去年,老伴彻底不干了,过来一起过新年,感慨生儿子就是原罪,而不是养儿防老。
除夕夜的万家灯火,儿子儿媳中午在家吃了一顿饭,跟我们说:
“爸妈,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吃饭,年夜饭去陪你们的老亲家了。”
他们说的轻松,可落在我和老伴心里,就不是滋味。
大年初一,儿子开车回来陪我们一天,也是在自己房间刷手机。
初二一早,儿子开车去超市,买一后备箱的东西,再次去陪亲家。
我们的新年,始终是两个人,一些菜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不得不倒掉。

本以为儿子儿媳在亲家待着,谁知,看到儿媳,亲家母的朋友圈,才知事情真相。
儿子开车带着亲家夫妻到周边游玩,看着他们开心地笑,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真不是攀比,而是心寒。当初亲家要辆七座商务车,原来就是方便出游。
七座的车,为啥就不能把我和老伴也一起带上,是不方便,还是根本没这份心。
老伴还不识趣地给儿子打电话,假装不知道他们出游,询问儿子干啥呢?
儿子的回答彻底让老伴崩溃,他说在家陪岳父下棋!
老伴指着手机愤怒地说:花了小二百万的儿子,买房买车,最后还是别人享受。
失落和不满真的能让父母伤心,不是钱的问题,是不被看见的孝道。
儿子的心里和眼里,只有岳父母,只有自己的小家。
他们在外面游山看水,品尝美食,拍照留念时,是否闪过一丝我们的身影。
老伴让我收拾行李,立刻马上,回我们自己的家,过属于我们的退休生活。

有人曾说:父母把付出当作“养儿防老”的筹码,把内心的委屈当作要挟子女的武器。
最终在子女的心中,换来的不是孝心,而是窒息的亲情,更是家庭的悲哀。
我没有听从老伴的建议,要跟儿子面对面交谈一次,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儿子儿媳回来,给我们带来不少的礼物,儿媳大方地说去哪里玩了。
我笑着接受儿媳的好意,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单独跟儿子直言不讳地畅谈。
告诉儿子,做父母的不在乎吃的,喝的,玩啥,我们在乎儿子的心里是否有我们。
儿子说撒谎是怕我们生气,而不是他的不孝,人总是要长大的,放手是最好的成全。
跟儿子聊过之后,我也跟儿媳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和老伴要回家了。
至于孙子,可以请人帮忙,多少费用,我们可以资助一半,其他的就随缘好。
不知啥原因,儿媳说不要我们的钱,让我们别有负担地回去,他们会带好孙子。
我们走后,是亲家父亲接手,住进儿子家,听儿子说,以后就跟着他们养老。
儿子还怪我,说是我们自己主动放弃主动权,给亲家夫妻腾地方。
我和老伴终于看明白,给儿子全款买房买车,最终儿子也是别人家的孝子贤孙。
对此大家如何看,养儿子的最终都给别人养的?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