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因为东汉中央政府的衰落,导致中原地区群雄并起,相互混战。在此期间,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脱颖而出,随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太有名,导致大家对于曹操、刘备打得那些战役,基本上都耳熟能详。但同时,对于三国核心战场之外的区域,大家则又了解极少。
比如说东北地区。
在后面的历史上,尤其是从唐朝开始,几乎每次改朝换代,东北地区都会出现强大的割据势力。比如说唐朝末年的契丹,北宋末年的金国,南宋后期的东夏,元朝末年的吾者,明朝末年后金,都曾经深刻改变了历史。
但在东汉末年,东北地区却相当的平静。除了乌桓曾经搞过一些事情,被曹操一战扫平之外,基本没什么其他的动静了。
那么,东汉末年的东北地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那个被曹操扫平的乌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势力?除了乌桓之外,当时东北还什么其他的势力呢?
这段历史,其实我们得先从东北地区的地形说起。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东北地区地势特殊,物产资源也比较丰富。所以从几千年以前开始,东北就已经有了人类文明的痕迹。
但同时,因为当地气温相对较低,冬天实在太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一直不多。
从地形上来看,广义上的东北地区,主要有三块大面积的平原。这三块平原,分别是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洁雅平原。
在这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燕山,将松辽平原夹在其中。同时,长白山和燕山之间,又没完全连在一起。而长白山和燕山之间的通道,就被称作辽西走廊。在古代的时候,这条辽西走廊,几乎就是华北平原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
然后,大兴安岭、外兴安岭、布列亚山和小兴安岭,将洁雅平原夹在其中。从地图上来看,洁雅平原位于松辽平原北部,两者中间隔着一座小兴安岭。
当然,对于洁雅平原这个名字,今天的我们可能会比较陌生。不过在历史上,这块区域曾经有另一个名字,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这块区域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江东六十四屯’。
而再之后的三江平原,则是被布列亚山脉、锡霍特山脉、长白山以及小兴安岭,夹在其中。这座平原,因为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聚于此,由此而得名。
在这三座东北平原当中,松辽平原的面积最大,而且位置也最靠南。今天东北地区的几个省会和大城市,大多都在这里。而从松辽平原前往三江平原,则是需要从今天的哈尔滨一带出发,沿着松花江顺流而下,穿过整个佳木斯,然后就抵达了三江平原。
至于从三江平原到洁雅平原,则是要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穿过小兴安岭和布列亚山脉之间的区域。
而从地理上来看,整个东北地区的东部是大海,没有生存空间;北边是西伯利亚,在古代的时候气温太低,几乎无法生存;西边是草原,这里是很多游牧民族的生存区域。至于南方,则是渤海和辽西走廊。穿过辽西走廊,就是华北地区了。
这就是广义上的东北地区,大致的地理情况。
之所以要先说地理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地理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古代东北的人类历史发展。
要知道,人类建造城市,大多比较喜欢建造在平原地区,而且旁边一定要有河流。而东北地区三大平原相对独立的情况,就意味着古代的那些渔猎民族,很难同时掌控这三大平原。尤其是在棉花彻底普及之前,保温措施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做到这一点,更是难上加难。
在先秦时期,东北地区主要生活着四大民族,分别是东胡、秽貊、宿慎以及东北汉人。
当然,在先秦时期,还没有汉人这个概念。所以更准确一点来说,当时的东北汉人,更应该被称作是‘燕国人’。因为在战国时期,燕国曾经大力在东北地区进行开发,并且占领了很大一块区域。
而接下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原本由燕国控制的一部分东北地区,也彻底纳入到了秦朝的势力范围。而在秦朝国境以外的东北,当时实力最强的,就要数东胡了。
于是接下来,东胡崛起了。
大概在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东胡雄踞北方,直接挡住了秦朝和秽貊、宿慎的地理联系。但结果,当时的东胡人,运气不太好,他们正好赶上了匈奴的崛起。
在秦朝后期,东胡还曾经向那位冒顿单于,索要宝马,一度压得匈奴抬不起头来。但是后来,冒顿单于崛起之后,却反倒很快击败了东胡,最后迫使东胡臣服。
而在后来的历史上,东胡内部则是逐渐分化,形成了鲜卑、乌桓、柔然、契丹等多个民族。不过,这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总之,从地图上来看,当时东胡控制的区域,大概就是今天的松辽平原南部,以及大兴安岭地区。这块区域,直接和华北平原的北部接壤。所以在接下来的历史当中,东胡以及东胡的后续分支,就开始频繁和汉朝打交道了。
至于肃甚和秽貊,位置则是大多处于东胡的更北方。因为中间隔着东胡,所以和汉朝的来往相对较少。但同时,早在商周时期,他们就已经和中原王朝,有了联系,并且曾经多次朝拜。
而到了汉朝的时候,他们也曾经朝拜汉朝,算是被汉朝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看懂了这些事情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东汉末年的东北地区了。
自从当年匈奴崛起之后,东胡就成了匈奴的附庸。而后来,汉朝把匈奴打垮之后,又再次将东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昔日强大的东胡,已经被匈奴打得极为虚弱,后来分成了多个分支。
在这些分支当中,有两个分支比较强大。一个是鲜卑,另一个就是乌桓。
在西汉中后期,随着匈奴被打压下去之后,这两个东胡的分支,都曾经想要崛起。不过,乌桓刚刚崛起,就被霍光的女婿,带兵给打压了下去。至于鲜卑,他们所在的区域,位于乌桓北部。如果他们想要南下,首先得解决乌桓。
连鲜卑都是如此,那就别说更北方的肃甚和秽貊了。
不过,到了东汉之后,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东汉彻底打垮了匈奴,并且将匈奴内迁,导致北方的草原上,一度出现了势力真空。而当时距离草原最近的鲜卑,便趁势西进,逐渐占领了草原,而后成了草原上新的霸主。
而随着鲜卑离开,乌桓在东北地区,也有了较大的扩张空间。而且,在东汉鼎盛时期,东汉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曾经将很多乌桓人,内迁进入了幽州。这就导致东汉末年的时候,乌桓在东北和幽州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接下来,等到汉末群雄开始混战之后,乌桓则是也同时趁势而起。但很快,乌桓人刚刚崛起,就遇到了一个超级难缠的敌人。
这个敌人,就是那位白马将军公孙瓒。
而在此之后,为了击败公孙瓒,乌桓就开始和公孙瓒的敌人联系。当时在整个中原战场上,正面和公孙瓒敌对的,就是袁绍集团。所以后来,乌桓就逐渐和袁绍联手,一起针对公孙瓒。
而接下来,等到袁绍灭了公孙瓒之后,还没等乌桓搞事情,曹操又打了过来,随后又灭了袁绍。而在曹操打过来之后,袁绍的儿子袁尚,就带着余部逃往了辽西,投奔了乌桓。
此时的曹操,其实已经基本掌控住了袁绍的地盘,早已经可以班师回朝。但作为一代战略大师,曹操显然很清楚,乌桓对自己的威胁。
所以,打完袁绍之后,曹操只能继续带兵北上,去和乌桓作战。
至于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白狼山一战,张辽当场斩杀乌桓单于,直接重创乌桓。十年之后,乌桓又联合鲜卑造反,但却被曹操的儿子曹彰,再次击败。在这之后,因为鲜卑后来彻底崛起,乌桓就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了。
至于说巅峰时期的乌桓,为何不进行北扩,逐渐拿下整个东北之后,再南下去打曹操,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就是气候原因!
在当时那个时代,棉花尚未普及,保暖手段有限。如果继续向北发展,不但收益有限,而且很难留下大量的人手进行开发。在保暖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就连松辽平原北部,战略意义其实都没那么大,更别说更北方的区域了。
其次,则是地理原因。
如果想要继续向北发展,乌桓就必须要和宿慎、秽貊这些渔猎民族打交道。而这些民族,当时大多生活在山上,或者生活在水域周围,人口也不多。如果想要靠战争的手段,强行打服他们,难度实在太大。
另外,当时除了松辽平原之外,东北地区另外两块大平原,基本都尚未开发。三江平原的开发,直到现代才开始进行。在此之前,当地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沼泽湿地。
而更北方的洁雅平原,就更是如此了。如果乌桓人想要前往那里,他们不但要穿过宿慎人的地盘,而且还需要翻越整个小兴安岭。或者沿着河流,从今天的哈尔滨出发,经过佳木斯走到建三江,再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
这个难度,基本相当于横穿整个燕山和太行山。如果当时乌桓人有这个能力,那他们还不如直接走太行山一线,然后直接杀到三门峡。再之后,向西可以轻易进攻长安,向东可以轻易拿下洛阳。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总之,当时的东北地区,并不是没有人。但因为气候原因,以及当时保暖技术有限,东北地区当时无法形成太强大的政权。即便是乌桓,他们的生产技术和战争手段,都远远落后于中原政权。就算是最强大的乌桓,在面对曹操的时候,同样也是一击即溃。
如此一来,当时的东北地区,自然也就没什么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