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媒体上突然热炒在俄罗斯的军事武器弹药当中,突然出现的来自于中国的武器弹药。西方媒体发现俄罗斯炮兵部队的D-20榴弹炮使用中国制造的152毫米66式HE弹。可能也是俄罗斯炮兵发现这些弹药有自己不认识的字体,于是把相关照片透露了出来。而我们根据照片显示,他们疑似接收了来自中国的152mm炮弹。这些炮弹上清晰地刻着汉字,简写为“杀爆”。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目前,这些弹药箱里装着带有汉字的152毫米炮弹弹头,他们是供俄军D20牵引式榴弹炮使用。显然,这些很可能是来自中国的武器弹药被用在俄罗斯的牵引火炮上,看来中俄两国的弹药还是相对比较通用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弹药到底是不是来自中国的?要知道,中国可是宣布不会对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的,难道中国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和立场吗?要想找寻这个答案,那我们首先就要搞明白这批弹药的来源?
根据军事观察家的说法,这批来自中国的152mm炮弹,毕竟上面的文字清晰的标识着这是152毫米火炮使用的炮弹。而根据资深军迷的解读,除了炮弹标有“152”的字样之外,37-83-13字样代表着37批次-83年-13厂出品。其实最令俄罗斯士兵奇怪的就是152后面的两个汉字,炮弹上的火卜是“爆”的二次简化汉字。汉字的“杀”,后面的“火”右边加个“卜”,其实是“爆”字,是第二版简化字。在1983年的时候,处于传统汉字、一简字、二简字的混用阶段。
也就是说现在可以完全确认这批炮弹肯定是中国生产的152毫米弹药,毕竟汉字和编号都是相对清晰。但问题就在于这批炮弹的出处还是否是中国的,要知道,152毫米炮弹我军早已经退役了,现在我们的火炮改用155毫米的了。不过我国肯定会有一些库存,但是有多少恐怕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这种弹药,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在生产,直到90年代中期彻底停产。但是这批弹药不可能是我国为俄罗斯提供的,毕竟我国已经对国际社会宣布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
那么追溯这批弹药的根源,很可能是80年代我国向伊朗出口的弹药。炮弹上写有数字83,是1983年生产的,要知道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一直打到了1988年,在此期间,伊拉克和伊朗都曾购买过中国的武器弹药。据了解,这些40岁高龄的杀爆榴弹原本是由中国出口到伊朗,然而,由于战争结束或其他原因,这些炮弹并未被伊朗用于战斗。这些库存的弹药在伊朗就被长期搁置,只是不知道伊朗居然拿出来给了俄罗斯。
看来伊朗没少为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估计伊朗拿这些武器弹药和装备,没少和俄罗斯换大型军事装备。毕竟伊朗可是购买了不少的苏35战斗机,要知道,这样高端的战斗机,俄罗斯开出的价钱肯定不低。而伊朗方面显然又没有硬通货,那么以伊朗手里库存的武器弹药和伊朗所拥有的无人机做到以货易货,显然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伊朗既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高性能战斗机,而俄罗斯又得到了自己急需的大量武器弹药,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军事专家指出,这批来自中国的炮弹具备与俄军2S3型自行火炮和D-20野战火炮兼容的特点,这也解释了为何俄罗斯能够直接使用这些炮弹。显然中俄两国的弹药具有高度的兼容性,这也是中国之前一直都是按照苏联体系标准来生产自己的武器弹药,这也给了当下,伊朗将这批库存的弹药提供给了俄罗斯,俄罗斯依然可以继续使用这些40年的弹药。总的来说,这批来自中国制造的152mm炮弹在两伊战场上再次展现了其威力。
不过俄罗斯战场上出现中国的武器弹药,这并不代表是中国为俄罗斯提供的武器弹药。152毫米弹药在中国军队当中已经不是服役状态,中国已经统一使用了155毫米弹药。而这些弹药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伊朗,毕竟伊朗,伊拉克还有部分东欧国家都曾购买过中国的武器弹药,这些弹药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于他们。总之,我们早已经不再生产的武器弹药,没办法向俄罗斯提供,而且我们也已经有言在先,这些出现在俄罗斯的中国弹药自然不是中国提供的!(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