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是近代化海军舰队

海露阅览武器 2025-04-23 11:49:06

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筹建的近代化海军舰队,于 1888 年在山东威海卫正式成立。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1筹备初创:

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后,清政府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筹划建立海军。

1875 年,光绪皇帝批准总理衙门建议,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从各省水师及福州船政学堂借调优秀人才,并着手购船事宜,先后向英方船厂订购了多艘蚊炮船。

发展壮大: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李鸿章加快购舰步伐,先后委托赫德向英国阿模士庄订造了扬威、超勇两艘撞击巡洋舰,又通过李凤苞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制了镇远、定远两艘新式一等铁甲船以及穹甲巡洋舰济远。

后续还在英德订购了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舰,并添置了多艘鱼雷艇。

1885 年,清廷设立海军衙门,优先发展北洋水师。

1888 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此时已拥有七艘二千吨级以上战舰,综合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停滞衰落:

1889 年起,由于户部以经费紧张为由限制购舰,北洋水师不再向国外购置新舰,发展陷入停滞。

而同期日本海军不断发展壮大,在舰艇数量、质量和战术等方面逐渐超越北洋水师。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在战争中遭受重创,最终全军覆没。

1909 年,北洋水师余部被改编入巡洋舰队。

舰船装备主力战舰:

包括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是北洋水师的核心主力,排水量达 7000 多吨,装甲厚实,主炮威力强大;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等巡洋舰,各有特点,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平远号钢壳炮舰等。

历史 北洋水师定远舰

辅助舰艇:除了主力战舰外,北洋水师还拥有众多辅助舰艇,如蚊炮船、鱼雷艇等。

蚊炮船造价低廉,可用于海口防御,但不适于远洋作战;

鱼雷艇速度快、攻击强,可对敌方大型舰艇构成威胁。

人员构成军官:

多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接受过西方先进的海军教育和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指挥能力,如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

士兵:

主要从沿海地区招募,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他们在长期的服役中积累了一定的航海和作战经验,水兵的专业度和军队风气较好。

重要战役黄海海战:

1894 年 9 月 17 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决战。北洋水师采用 “夹缝雁行” 阵,在战斗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向敌舰,试图同归于尽,最终壮烈牺牲。此役北洋水师损失较大,多艘战舰被击沉或重创,但也给日本舰队造成了一定打击。

威海卫之战:

1895 年 1 月,日军在山东荣成登陆,随后向威海卫发动进攻。

北洋水师被困于威海港内,在日军海陆夹击下,最终全军覆没。

丁汝昌宁死不屈,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历史意义积极方面:

北洋水师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开端,是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成果,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对抵御外敌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军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消极方面: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制度的落后,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民族危机。

勿忘历史,勿忘国耻!让我们记住他们!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0 阅读:14
海露阅览武器

海露阅览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