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农民在深山采药时,发现了6.7万个大型油桶,里面装着一具具尸体,而尸体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当得知他们的身份后,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1937年日军为了切断中国接受国际援助和补给的渠道,转移战场,实施所谓的"南进"政策,把战火燎向了东南亚地区。 缅甸位于东南亚要冲,曾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当时被视为"滇缅公路"这条补给线的咽喉要地。 为了切断此补给线,阻绝中国接受国际支援,日军于1942年开始对缅甸发起进攻。 危急时刻中国派遣远征军前往缅甸,与英军并肩抗敌。 远征军在缅甸阵地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双方阵亡惨重。最终在压倒性优势的日军包围下,远征军只能撤退并远赴印度休整。 在撤退的过程中,远征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由于物资匮乏,远征军长期奔波在缅甸山林中,只能食用山野草木充饥。 不少将士因营养不良而饿殍遍野。此外,缅甸潮湿闷热的气候也为远征军带来了巨大困扰,疟疾、登革热等热带疾病在部队中蔓延,导致大批军人病亡。 更加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一些虫蛇咬伤以及蚂蚁啃食等意外,也使许多远征军战士罹难。 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使远征军伤亡惨重,只能将阵亡将士就地掩埋。 随手可得的油桶就成了临时的"棺材"。由于战事突变,这些被掩埋在荒野的英魂最终被遗忘,长眠于乌木村山林中。 直到2007年一位村民如往常一样前往附近山林采摘药材,谁知在采药途中,他无意中在土里刨出几个生锈的油桶。 起初只当是废旧物品,直到撬开油桶后,里面白森森的骨骸映入眼帘,吓得他连连后退,回村后立即报警。 很快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高度重视,派遣专家前来调查。 通过服装、随身物品等线索,专家初步断定,这批骸骨极有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骨。 通过鉴定,这些将士当年平均年龄仅20岁出头。 虽然他们多数已无法查明姓名籍贯,但基于对先烈的敬意,有关部门仍安排将遗骨迁往烈士陵园,予以隆重安葬。 从油桶中获救的遗骨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动荡年代中国军民所经受的苦难。 沧桑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更让我们意识到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永世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的尊严、自由而献身的先烈们,更不能遗忘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 今天的祥和安宁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