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9年,黔州。袁公瑜:“长孙无忌,该上路了”。长孙无忌一语不发颤颤巍巍的将一条白绢抛上房梁,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人们一边为“长孙无忌的死”叹息,一边又不得不想起长孙无忌早年的所作所为。事情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唐太宗李世民离世前为高宗李治留下了三位顾命大臣,其中之一便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当朝太尉手握重权,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是顾命大臣,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势的人。
高宗李治又由于年幼,缺乏政治经验,很快的便被长孙无忌所控制,成为了其手中的提线木偶,长孙无忌说一,高宗不敢说二,至此长孙无忌成为了无冕之王。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长孙无忌的“霸道”:偏袒褚遂良。
永徽元年,褚遂良被御史大夫李乾祐和监察御史韦思谦弹劾“抑买土地”,即利用自己手中职权,以权谋私。最后证据确凿,按国法此罪是要坐牢的,甚至判刑。
但是,对褚遂良的判决却先是罚款“铜二十斤”,后又判无罪。这是明显的“大事化下,小事化了”。后来此事平息后,李乾祐、韦思谦立马遭到打击报复,被纷纷贬官。这一切的背后就是长孙无忌,可见长孙无忌在当时朝廷中的影响力。
长孙无忌真正被人诟病的是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冷酷无情。
长孙无忌利用“高阳公主案”,排除异己,诬告数十人谋反,并将其杀害、流放。这其中便有当朝驸马薛万彻(李世民评价的三大名将之一)、都尉驸马柴令武、唐高祖第六子李元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唐朝名将宇文节、李道宗、执失思力。
从这份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无不是皇亲国戚,都是高宗李治的至亲至爱。对此,高宗李治曾向长孙无忌求情,希望舅舅长孙无忌能够放过一些人,对此,长孙无忌冷酷的将其拒绝了。
到这里长孙无忌的真面孔浮出水面,他要做一个类似霍光那样的擅权专断的“权臣”,在他心中权力、利益大于正义。即使他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让所有人都不得不这么想。
凡是有因必有果,不出十年,长孙无忌便以同样的形式(政治斗争失败)被人打入深渊,一条白绢结束了生命。
若要总结长孙无忌的死,用老话说是“人无常势水无常形”,用现在的话说则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