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因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因瞄准的太投入没听到,眼瞅日军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小战士低声问道:“排长,鬼子上来了,我开枪了!” 这名小战士叫赵友金,出生于山东莒县的一个朴实家庭。家乡在1943年被八路军解放,赵友金的父亲赵然经和远房四叔赵然利纷纷投身解放区的建设中,其中四叔成了一名区长,而父亲则在村里担任工作。赵友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八路军和抗日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敬仰。 1944年,年仅15岁的赵友金满怀激情地加入了八路军。那时部队物资匮乏,赵友金入伍时只得到了10发子弹。首长告诫他们,武器和子弹都要靠战斗取得,因此赵友金十分珍惜自己手中的这些子弹。 赵友金的第一次战斗是在柳家店子据点。原本做好了激战的准备,结果碉堡中的伪军宣布起义,加入了八路军,使得赵友金并没有经历真正的战斗就结束了他的“首战”。 然而,很快赵友金便在随后的战斗中展现了自己的英勇。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他首次杀敌,用手中的刺刀结束了一个敌人的生命。这次经历,让赵友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责任和使命。 随后,在一次针对日军的伏击战中,赵友金因过于专注于瞄准,未能及时撤退。在发现同志们已经撤到安全位置,而敌人即将包围自己时,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者逃跑,而是勇敢地开枪战斗,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击退了敌人,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并安全撤回到了队伍中。 排长见到赵友金安全归来,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好样的,你小子终于肯开枪了,以后就这么打!”这句话对赵友金来说,不仅是对他行为的认可,也是对他勇气的肯定。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赵友金并没有结束他的军旅生涯,而是继续随部队投入到解放战争的激战中。在接连的战斗中,赵友金凭借着出色的战斗技能和勇敢的行为,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和上级的赞赏,被授予了大尉军衔。 解放战争期间,赵友金所在的部队被派往华北战场,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斗。其中,一次在夜间发起的突袭行动中,赵友金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敌军的一个重要防御点。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他们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另一次战斗中,赵友金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围攻。面对敌人的数倍兵力,赵友金冷静指挥,机智地利用有限的地形优势和火力,组织战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他的带领下,部队不仅成功突围,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赵友金的英勇不仅体现在战斗中,他在平时也是部队中的模范。无论是严寒酷暑,他总是带头执行任务,不怕苦、不怕累。他还经常深入战士中,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这些行为深深赢得了战士们的爱戴和尊重。 解放战争胜利后,赵友金被安排到了一所军校担任教官。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他在教学中总能给予学员们生动、实用的指导。他不仅教授战术和策略,更注重培养学员们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 在赵友金的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年轻军官走出了军校,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中坚力量。赵友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岁渐长,赵友金逐渐退出了一线的军事工作,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后来的战士。他的故事成为了部队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投身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之中。 最终,赵友金以一名老兵的身份安度晚年。尽管他不再身处战场,但那份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忠诚和爱,却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赵友金的一生,是一位普通战士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书写的英雄篇章。#MCN首发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

老王
老王 4
2024-03-23 07:15
赵友金被授予了大尉军衔?我军在抗日战争没有搞军衔制啊

卡萨布兰卡舞女 回复 03-24 06:36
55年授衔,才有大尉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