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红海湾实验室第一届产业科技大会暨第二届理事会在汕尾市召开,中国工程院、澳大利亚工程院等多位院士大咖云集于此,组建红海湾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
本次活动以“协同创新,科技赋能,善用海洋的资源”为主题,来自政府单位、研究院各科研院所和各共建单位等80余名代表出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汕尾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加快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助力新能源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欧进萍以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亮分别就海洋牧场生态、海上大型浮式结构、海上风电先进运维技术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为海洋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红海湾实验室作为科研实体,锻造海洋产业,布局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为汕尾打造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海洋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海油国家特聘海洋工程专家陈妙谋说:“我认为,红海湾实验室是所有广东省实验室中最具特色的实验室,因为它的科研问题源自企业,科研经费来自企业,再由实验室提供解决方案,让科研成果回到企业去验证,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能够形成闭环。”
红海湾实验室于2020年在汕尾市注册成立,是广东省政府推动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历经四年多的建设发展,红海湾实验室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攻克关键技术、打造人才高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为建设运营好红海湾实验室,让其成为行业一流的海上风电科研平台,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平表示,要持续优化共建合作机制和科研生态圈建设,持续加强实验室科研布局和重大任务实施,持续锻造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和科研基础平台。
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和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室管理团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红海湾实验室从启动建设期转入到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红海湾实验室和汕尾市在海洋能源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推动海洋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接下来,红海湾实验室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海洋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海洋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要向海洋要产业,做实做强蓝色引擎;向海洋要技术,做深做精科研项目;向海洋要食物,做深做大‘蓝色粮仓’。红海湾实验室是汕尾市加强产学研融合、开展科技孵化的重要载体,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将更多的科研技术、产业项目带到这个实验室,与实验室、与海上新汕尾共成长。”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说。
[文/图]南方+记者汪旭莹
[作者]汪旭莹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