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公开,林徽因认为碑文应该用楷体来写,但是这字由谁来写最合适呢?当大家都陷入沉思的时候,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说,周总理的字体苍劲雄伟,刚劲有力,有如颜碑,风格端庄凝重,可以问问周总理。 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革命历程,承载着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和热血报国的崇高精神。 它不仅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更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大型公共纪念性建筑工程,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这项浩大工程耗时耗力,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和心血,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全景绽放在世人眼前。 在此之前,从各方都经历了重重困难。 最一开始是选址问题,纪念碑选址敲定后,接下来面临的是设计方案的确定,为了吸纳群众的集体智慧,相关部门向全国征集设计意见和建议,最终收到了240多份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思路各异、风格迥然,有将碑身做成雕塑的,有建议在底座设计门洞的,也有主张在碑顶加入群雕等等。 这些思路固然新颖独特,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听取诸多意见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纪念碑应如同一座钟塔般,深深扎根于祖国的土地,永世长存。 他的这一理念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最终成为纪念碑设计的指导思想。 纪念碑正面出自毛主席的亲笔,而背面的150字碑文,则由周恩来总理费尽心血才最终确定下来。 原本大家对背面碑文的书写人选一筹莫展,直到时任北京市长彭真提议,由周总理这位在书法造诣上也颇有建树的领导人来书写。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决定时,顿感重任在身,为了将碑文写到最佳状态,他前前后后苦练几十个版本,反复修改、评判,直至选出一副最满意的稿件。正反两面碑文气势磅礴、气度非凡,相映成趣。 多年来这座纪念碑见证了国家的兴衰更迭,也见证了无数仰望它的游人,对先烈们的无尽缅怀。 2021年,它被正式列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永世铭记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卓越历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