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告别
《脐带》
🍃🍂🍃🍂
音乐人阿鲁斯决心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返回草原,寻找记忆中的家。一根连接两人的绳子,如同脐带,给旅途带来一连串意外;同时阿鲁斯也逐渐理解了母亲对于“回家”的执着。
🍃🍂🍃🍂
镜头对准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大量航拍和大远景让视觉冲击满强的。跟随镜头,仿佛云体验了游牧民族的风土人情:搭帐篷、喝奶茶、坐机车、迁徙游牧、搭敖包、围绕篝火歌唱跳舞。配乐也很好听,悠扬的蒙古长调、儿歌,给影片增加了诗化的美感。
🍃🍂🍃🍂
导演在映后交流中提到,绳子作为脐带的符号,是成人最后一次与亲人的连接,也是我们学会告别必须上的一课。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最深的感受是:无论这个社会赋予了我们怎样的身份角色,我们最终寻找的还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母亲找的是家,也是丢了的自己。 “我是草原出生的人,在这里不用考虑我是谁?我在哪儿?”
🍃🍂🍃🍂
客观的说,影片的主线很简单,某些程度上来说甚至有点单薄,个人觉得情感处理和片段过渡还不够好。但配乐和摄影真的很加分。总体看,是个中规中矩,但仍不失真诚的关于故土、告别和寻找自我的片子。喜欢羊羔跪乳、篝火送别那两部分。
🍃🍂🍃🍂
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它当然有不足,但它有当下的大荧幕鲜少出现的少数民族文化输出,以及女性创作者(导演、编剧、主演)的加入,这才是它的珍贵之处。
希望我们未来能看到乔思雪导演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想到杨紫琼的获奖感觉,还是很期待的)
📒抄台词:
- “时间一直向前,就像草原上的马兰花不会一直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