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9年,一云南老板在澜沧江中投入了6000万尾鱼苗,他本以为能大赚一笔,岂料

2009年,一云南老板在澜沧江中投入了6000万尾鱼苗,他本以为能大赚一笔,岂料鱼群竟然离奇失踪?郁闷之时,一大学讲师给他支了个招,不仅成功捕鱼,而且年收入还达到了3000万!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整整6000万尾鱼苗就集体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何杰秋一度陷入绝境,家人质疑、股东抽身、员工离职,看不到一丝曙光。   然而,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余建波主动出手相助。   通过对水库的长期考察和调研,余教授发现鱼群并未凭空消失,而是潜伏在水下几百米的深处。   原来这处水库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质良好,温度适中,浮游生物丰富,正是鱼类赖以生存的乐园。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余教授随即制定出了一套"赶、拦、刺、张"的捕鱼策略。   他们先在水库中布下了长达1500米、深90米的巨型渔网,将整个水域分割成若干个小网格。   接着人工驱赶,将分散的鱼群集中到浅水区,再一网打尽。   最后成功将大鱼打捞,原来之前年幼的鱼苗被何杰秋投放后,便在此处逐渐长大,并繁衍后代。   平时它们潜伏在难以到达的深水之中,却也习惯偶尔在浅水区觅食猎物。之前人们频频网空,恰恰是因为渔网下潜的深度太浅所致。   就这样,在失而复得的那一刻,何杰秋仿佛重获新生,过去几年里那些痛苦的打击与绝望的泪水,在见到硕大鱼群时化作了喜悦的泪水。   转眼之间,他就从濒临破产的边缘走了出来,迎来了事业的全新开端。   他不仅在国内成功打开销路,更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在缅甸境内,一个名叫何元树的当地企业家,曾计划开设一家专门经营野生鱼类料理的高档餐馆。   为此,他向何杰秋预定了50吨澜沧江鱼货,希望双方能开展长期合作。     谈判之际何元树却突然喊停,并借故向何老板讨要500万元人民币。起初这让何杰秋的亲信们颇为不解,还认为何元树是在行骗。   然而事实上这位缅甸企业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经济种植来代替当地的罂粟种植,帮助穷乡僻壤的群众们摆脱贫困。他不得不向何杰秋求助借款,以度过财务危机。   了解到实情后,何杰秋毫不犹豫地把500万元的借款打了过去,并且明确表示这不用还款,视作投资。   从此以后,他与何元树结下了情分,双方互帮互助,成为了合作伙伴,在缅甸的拓展取得了巨大成功。   来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