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胡玲玲
点击企业发来的AI面试邮件,进行设备调试后,身着正装的数字人出现在屏幕中,机械音随之响起:“欢迎参加校园招聘,我是本次的面试官,请结合在校经历及实习内容做自我介绍,限时一分钟。”
又是一年春招进行时,越来越多的应聘者发现,AI面试成为绕不开的一环。在一些求职者看来,为了尽可能迎合评分标准,甚至需要表现得像机器人一样,背诵模板“讨好”AI面试官,而后又陷入“公平焦虑”中。
高度模板化的“海选面试”
AI面试,即使用AI技术取代真人面试官,应聘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答由虚拟面试官提出、企业预先设定好的结构化面试问题,目前多见于快消、外企、银行等领域的招聘。
早在2019年,联合利华、欧莱雅、可口可乐就已采用AI进行面试。如今,应聘者参与过十几次AI面试已是常态,并普遍认为这是高度模板化的“海选面试”。
在面试问题上,AI面试主要涉及应聘者的过往经历,诸如“你如何说服他人与你达成一致意见”,鲜有对于专业知识的考察。因此,针对AI面试的经验帖大多可以满足应试要求。也有求职者将AI面试当作模拟人工面试的手段。
一些受访者发现,AI面试确实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王子涵回忆,一次面试时,AI便根据她的简历设计问题,时间范围框定在某次具体的实习经历中。
大多数企业的AI面试结束后,并不会立刻给出结果,而是需要等待后续通知。有的企业则会在面试结束后,提供个人报告,以美的为例,其衡量维度在逻辑分析、执行力、抗压力、认知能力、英语口语五个层面。
求职者的困惑与不解
让应聘者感到不适的,是面试过程的“不对等”。
“很多问题就是在反复回答,AI面试问一遍,后面的一面、二面还要再被问相同问题”,陈茉莉不解,面试的作用是否只在于根据既定的标准刷掉一部分人,拉长招聘流程的手段。“大家都在试图流利背诵过往经历,甚至进行美化,我想AI无法检测出这一点。”
在互动性方面,AI面试缺乏及时反馈饱受应聘者诟病。陈茉莉认为,“面试官临时出题,才是真正考验一个求职者能力的时刻。没有提问环节,事后很难复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更倾向于面试官能够深挖经历,一对一交流的形式”,钱雨萱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用AI“广撒网”完成降本增效,而求职者却得拼尽全力,仍然无法收获确切答案,没有得到尊重,也感受不到公平。
钱雨萱将自己在AI面试中的角色类比于演员,“AI有一套的精密的计算逻辑,语气、表情、动作都在监控之内,我必须要表现得像完美的机器人一样,才有可能通过面试。”
在受访者看来,为迎合AI的评分标准,求职者不得不尝试用机器人的思维模式回答问题,以此“讨好”AI面试官。此时,创造性不再重要,像流水线上的标准件一样,求职者只得无奈暂时装作循规蹈矩的机器人。
就企业端而言,AI招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AI面试并不是要用机器取代人,而是要把真人HR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创新产品部总监丁瑞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AI面试目前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面试的初筛环节。AI面试抛给求职者的,更多的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那么,AI面试是否会造成误筛?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负责人姜先生向记者透露,AI面试的最终结果大多是综合判断得出,一般还包括筛选简历和人工回看视频。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夏女士认为,由于求职市场整体供大于求,误差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AI面试可能造成“公平的假象”
“面试的重要性,在于应聘者与招聘方之间的双向考察。”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韩超解释。传统面试中,应聘者可以在交流中被临时激发灵感,从而展示自身实力。面试官也能够有针对性地介绍招聘情况,多维度掌握面试者的求职状态、心理和综合素质。
在他看来,对于招聘方来说,AI面试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相对客观精准。HR的招聘决策会受直觉和习惯影响,AI面试能够通过算法规避一些招聘潜规则,将招聘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统一招聘标准。不过,AI虽然推崇标准规范,但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无法进行深层次思考。
此外,大型企业内部大多会制定优秀人才画像,通过制作一套AI面试题来考察求职者。韩超分析,这会导致AI面试可能造成“公平的假象”。
“这样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涉及人才迭代,过去优秀的人才未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企业基于过去或当下时间节点的人才选拔标准,也有可能与现实发展脱节。”
韩超认为,另一方面,招聘“应试化”的趋势之下,善于做攻略的人能更容易拿到高分,而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应聘者有概率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被淘汰,用人单位甄别筛选人才的初衷就可能无法实现。目前看来,AI面试仍需大量数据积累后加以完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求职者均为化名)
[笑着哭][玫瑰][静静吃瓜]同感生受ai排除人类垃圾提供高质量生产动力[静静吃瓜][玫瑰][笑着哭][笑着哭][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