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颜色出现这些变化要注意!教你几个穴位轻松调理好 《素问·金匮真言》“脾开窍于口”,《素问·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在唇。”都说明唇与脾胃密切相关。除了脾胃,口唇与大肠、肝、肾、任脉、督脉、冲脉也有很大关联。故嘴唇可反映脏腑精气状况,观测嘴唇能预知疾病。 正常健康的口唇应当色红润泽、鲜明光亮,代表脾胃之气充盛、血脉调和,不会出现开裂、溃疡、疱疹等症状。但如果嘴唇出现了以下这6种颜色,就要引起重视了! 01 唇色淡白 气血不足之象,因脾不健运,化生无权,气血亏虚所致,常见于血虚诸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各类贫血。 调理法则:益气养血 选穴:艾灸血海,三阴交 方药:血虚者可用四物汤调理,可选用当归、熟地、阿胶、黄芪等物 日常保健:可以吃龙眼肉、葡萄、红枣、荔枝等水果。若患有缺铁性贫血,可吃些动物肝脏、红肉等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 02 唇色发黄 淡黄主脾胃有病,可能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等病。唇黄主湿热,如果唇色、身体和脸色俱黄,表示病在肝、胆二经,如黄疸型肝炎。 此外,孩子 “脾常不足”,如果“补充营养”过多,未被消化的食物和湿气郁而化热出现口唇发黄,尤其易见于发育中的孩子。 调理法则:消食导滞 选穴:艾灸阴陵泉,丰隆 日常保健:①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饮食。坚持做到多菜少肉七分饱,保留“三分饥”。②日常可以按摩腹部,并疏通膀胱经。 03 唇色鲜红 阴虚火旺之象,多因热病后期或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虚热内生,蒸腾于上所致。常见于温热病、虚劳内伤发热,肺痨等证。 小儿嘴唇干燥发红并伴有口渴口臭,舌头吐弄不停,中医称为“小儿弄舌”,为脾经有火的表现。 调理法则:滋阴清热 选穴:刮痧:刮阴陵泉、支沟、阳陵泉、曲池、血海等穴位。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运化脾湿、调理肝胆湿热等作用。 艾灸:灸照海和太溪可滋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等。 日常保健:不要吃辣椒、烧烤、煎炸、羊肉等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吃些苦瓜、冬瓜、丝瓜、西瓜等果蔬。 04 唇色青紫 唇色青紫是指口唇出现青深紫色或青淡紫色,多为里证、重证是内脏阴阳衰弱、气血阻滞的外在表现,多伴有脏腑机能衰退症状。 调理法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选穴:艾灸膈俞,气海,血海,期门、太白等穴,可活血化瘀、补气、健脾、养胃。 日常保健:①常用艾叶水泡脚;②上午9-11点的时候敲脾经10分钟;③饮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代茶饮,如玫瑰花茶、山楂茶等 注意: 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哮喘等也会导致口唇发紫,需要格外留意。②孩子若出现嘴唇青紫,伴有手指、脚趾甲青紫,安静时颜色较淡,活动、哭闹后颜色加深等情况,请务必到医院检查。 05 上下唇异色 ★上唇深红,下唇淡白微青,是“胃热脾寒”的表现,常伴有面赤、易腹泻、四肢懒散等情况。 ★而上唇淡白,下唇深红,则是“胃寒脾热”的表现,常伴不思饮食、呕吐、头昏。 调理法则:强健脾胃 选穴: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日常保健:吃饭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接触。 06 唇周泛黑 脾虚则生痰湿,肾阳不足则不利于痰湿代谢。唇黑而色泽暗淡者,属脾肾两虚,亏损较重。如果伴有手脚冰冷、胸闷气短、易疲倦、体力差、易腹泻等,说明阳虚体寒。 调理法则:祛寒逐湿 选穴:艾灸大椎,命门,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具有健脾疏肝、益肾固精的功效。 注意:上嘴唇黑斑提示可能存在大肠息肉或者管状腺瘤;下嘴唇黑斑提示可能存在胃息肉。#谢有良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