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笔存款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本昆和他的妻子刘道蕊(小名多利)。   二战期间她在当地一家银行任职,战火纷飞,条件艰苦,但多利仍本着善良正直的天性,尽自己所能资助无家可归的中国海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她偶然结识了刘本昆。   刘本昆是一位崇尚爱国主义的年轻学子,毕业于清华后,他本想投身祖国建设,却不料适逢战乱动荡,最终只能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谋得一职。   二人在银行相识,并很快结为伴侣。   战后刘本昆凭借过人才能和敬业精神迅速升迁为银行高层,他和妻子在伦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刘本昆开始怀念起故国的山河。经过反复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携家眷回国定居。   这个决定对于刘道蕊来说,无疑是个艰难的抉择,为了能与丈夫同甘共苦,这位英国女士坚决放弃了英国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1967年,在处理掉伦敦一切资产后,他们踏上了回国的远征之路。   刘本昆一行人在回国前夕,作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将他们多年在伦敦的积蓄1.2万英镑,悉数捐赠给新中国。   对于新晋移民家庭来说,这笔钱绝对是一笔巨款。但刘本昆深知,国家的建设才是最紧迫的大事。   一个人微薄之力固然有限,但凝聚成河便是汪洋大海,夫妻二人在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将这笔钱以匿名的形式捐赠给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希望这份心意能为国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爱国之心可嘉,但捐赠有失妥当,领导干部受理捐赠实属不当,这笔钱理应退还原主。   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这位一贯谨慎作风的伟人,当即下令核查捐款人身份,将钱款原路退还。   由于当时形势错综复杂,捐款人身份始终无法查清。中行只能暂时以周总理的名义代为保管这笔款项。没人料想到这笔钱就这样一直躺在银行,直到30年之后才被无心发现。   工作人员最终顺藤摸瓜找到了捐款人的下落,正是当年刘本昆一家人。   30年光景过去,汇率变迁,加上利息的滚存,1.2万英镑已经一涨再涨,积累至高达46.7万元人民币的天文数字。   中国银行按照惯例,准备将这笔款项原路退还给刘本昆一家人。没曾想当工作人员找到夫妻俩时,却遭到了拒绝。   二老依旧执拗地拒绝了,理由是当年已将钱款捐献出去,现在收回就有辜负初衷之嫌。   最终在得到刘本昆夫妇的同意后,中国银行将这笔巨款设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银行员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