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家栋一道,仰望星空

钱江晚报 2024-03-28 15:34:1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李娇俨

浩瀚的宇宙,承载着人类的梦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日前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显示我国今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其中还提到探月四期工程、嫦娥六号探测器、“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这些让人心潮激荡的全新挑战,都让人想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回忆起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奉献的智慧和汗水。

他就是孙家栋。

《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书封。图源豆瓣读书

记者再一次翻开眼前这本《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本书由浙江籍作家、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得者黄传会撰写,历时四年完成。让我们从这本报告文学入手,品味共和国功勋孙家栋的航天故事,感悟航天精神。

书中孙家栋的第一次嚎啕大哭,让记者印象深刻。

1960年8月,孙家栋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

那时,苏联专家被撤走后,中苏的一批合作项目都废除了。中国人如梦初醒: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更何况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危的尖端技术!

11月,在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后,航天科技工作者开始自行设计研发导弹,这就是东风二号。

1962年2月20日,第一发东风二号导弹总装测试完毕。3月4日,导弹出厂,被装上列车送往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基地。孙家栋跟随总体部几位专家在专列上押阵。

东风基地所在的戈壁滩十分荒芜,但与一年多前发射仿制导弹时相比,条件改善了不少,专用铁路修好了,所有人员住进了平房。

内蒙古的戈壁滩。图源新华社

3月21日9时5分,发射场一片肃静,巍然矗立的东风二号,像一把利剑直指长空。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号令,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发射台。

“轰”的一声巨响,导弹喷着烈焰起飞。

几秒钟后,孙家栋突然发现导弹剧烈摇摆了几下,然后像个醉汉摇摇晃晃,一个跟斗从空中栽了下来,随即在距发射台三四百米的地方爆炸,卷腾起的蘑菇云遮天蔽日,地面被炸出一个4米深、20多米直径的大坑。

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般的哭声。

孙家栋木然地站在那里,望着那个深深的弹坑,望着被烧糊了的石头,这个东北汉子,咬着嘴唇,不想让自己哭出来。可是,实在是克制不住,忽地,他蹲下身子,双手掩面,失声大哭。

作为科研人员,孙家栋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痛苦。此时,年轻的孙家栋尚未意识到,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失败与成功将始终紧紧相随。

年轻时的孙家栋在工作中。图源新华社

下一个故事,依然在东风基地。不过,时间来到了1974年11月5日。

这次中国航天人的任务,瞄准的是返回式卫星。除了美、苏、中,那时还没有哪个国家搞返回式卫星,不是他们不需要,而是不敢搞。

1973年初,孙家栋带领团队,在七机部第八设计院原有的返回式卫星总体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全力以赴,主持确定各分系统的基本方案。

经过上千次的风洞试验,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设计成形,体积是东方红一号的8倍;各分系统经过几年的克难攻坚,已经解决了一道道难题;生产中需要的许多热控元件、材料无法从国外购买,只有在国内试制,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埋头苦干……

1974年11月5日,东风基地。

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各项检测,像名百米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线前,做好了冲刺准备。

2005年,市民在参观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图源新华社

“一分钟准备”的倒计时到来了,紧接着,0号指挥员下达“电缆摆杆摆开”口令。

瞬间,各系统的地面电缆、电信号接插件、气源连接器按程序从火箭上脱落……

“20秒!”

“15秒!”

“不好!”站在发射指挥台旁的孙家栋,在心里喊了声。他突然发现卫星没有收到转内电的信号——意味着运载火箭一旦点火,送入太空的是一颗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更形象地说,是一只无法工作的重达1800千克的“大铁球”。

说时迟,那时快。孙家栋立即大声地向指挥员申请“停止发射”。

停止发射?这实在太突然了,指挥员愣了一下,随即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口令:“停止发射程序!”

精神极度紧张,孙家栋竟然昏厥了过去。

孙家栋在工作中(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此时,如按正常程序逐级上报,等待指挥员下令“停止发射程序”口令的话,火箭恐早已上天了。如果不是鉴于孙家栋的威望和气魄,现场指挥员完全可以不执行他的申请。事后,孙家栋想想也有些害怕,自己这一申请,是需要承担极大的政治风险的。然而,危急关头,容不得他多想。

发射阵地17个系统的指挥员听到命令后,指挥各自的操作手,有条不紊地退出了发射程序。

一支张满弓即将离弦的箭,瞬间收住了。

失败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教训。它让航天人刻骨铭心:航天无小事,航天事业永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必须吹毛求疵、精益求精。

后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定了一批有关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根导线被时时刻刻嵌入中国航天人的脑子里,防止出现类似的意外。

2007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图源新华社

60多年来,孙家栋主持了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近50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

他主持了我国绕月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航天工程项目,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卫星导航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称号。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但孙家栋却告诉黄传会:“航天事业是集体事业,航天工程是团队工程。您写我,同时还应该写更多的航天人。”黄传会答应了,书里写了许多孙家栋的前辈、战友、同事,让他十分欣慰。

2010年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源新华社

孙家栋的信念是: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我们将祖国比作母亲,为母亲做事,心甘情愿,责无旁贷。

黄传会曾经问孙家栋:您喜欢仰望星空吗?

孙家栋说:航天人都喜欢。

黄传会又问:仰望星空您看见了什么?

孙家栋笑了。宇宙辽阔,星空璀璨,看到什么,想了什么,三言两语,何以表述……

0 阅读:10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