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卢安克在广西的偏远地区支教了10年,他不领取任何工资,被誉为“洋雷锋”。然而,他拒绝了“感动中国”的评选,并离开了。那么他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离开了广西山村,暂时告别了支教事业,但这位"洋先生"的精神已经在那里扎下了根,激励了更多人投身支教事业。 离开山村后,卢安克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开始游历世界各地,到处旅行,在接触不同文化中汲取新的灵感。 而在这之前,他放弃了体面的工作,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只为了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理想。 卢安克从小就与常人不同,内向孤僻的个性让他在同龄人中备受孤立。他宁愿一个人独处,也不愿意去社交。 父亲是一名教师,看透了儿子内心的渴望,决定循序渐进地引导他,希望他能走出自我的小世界。 少年卢安克爱上了航海,他渴望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驰骋。 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帆船厂,从事设计和驾驶帆船的工作,后来他还体验了一段军旅生涯,这让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色彩。 1990年,卢安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对这个神奇的东方国度顿生向往。 三个月的行程令他对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1997年,卢安克彻底放弃了德国的工作,只身一人再次来到中国,开始了他漫长的旅行和寻梦之路。 最终卢安克在广西的一座偏远小山村停留了下来。这里环境闭塞,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 很多孩子们被父母放在家中,成了"留守儿童",卢安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定在这里扎根,为孩子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开始村民们都很好奇这个金发外国人,卢安克租下一间简陋的房子,开始免费为孩子们授课。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的教学方式别出心裁,寓教于乐,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吸引过来,就连一些村民也主动为他提供餐食。 由于卢安克没有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他几次被学校辞退,有些人还怀疑他是外国特务,或对他有其他恶意揣测。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卢安克决心用行动捍卫自己的理想。 他再次来到广西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获得了在乡村小学任教的资格,终于能够正儿八经地教书育人了。 不过他的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模式格格不入,仍然让学校和家长反对,但孩子们对"洋老师"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 十年如一日,卢安克孜孜不倦地在山村支教,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有趣的教育环境,他自掏腰包拍了两部微电影,让孩子们在拍摄中学到创造力和归属感,日子虽然清贫,但卢安克从未计较过这些。 可是当卢安克的事迹为媒体所曝光后,曾经宁静的生活便不复从前了。一大波热心人和狂热粉丝蜂拥而至,打扰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卢安克不胜其扰,更令人揪心的是,妻子希望他放下教育事业,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谋生,就这样他便选择了离开。 来源: -UzHHzr_4vIF1x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