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后,提出要见粟裕将军,见到粟裕后,两人热情地抱在了一起。 机缘巧合下王耀武考入了著名的黄埔军校,从此他就投身于动荡年代的战争洪流中。 在黄埔期间他就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后随国民党参加了抗日战争,率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屡建奇功,被认为是国军中最优秀的"五虎将"之一。 与王耀武在战场上鏖战多年的,正是人民解放军将领粟裕。 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在1934年的谭家桥战役,粟裕当时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率部前去扰击敌人以掩护红军主力突围。 不料途中遭到了叛徒的出卖,在谭家桥一带被国军包围,经过激烈交火,粟裕虽带队突围成功,但红军主力方志敏等人却在这次战役中阵亡。这成为粟裕心中永远的痛。 从那时起粟裕和王耀武之间的对垒就拉开了序幕,王耀武渐渐开始密切关注这位共军参谋的动向和作战部署,将粟裕的资料堆积如山。 与此同时,粟裕也在细细研读王耀武的作战风格,为日后可能爆发的内战做准备。 果不其然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很快就爆发了。 1947年,粟裕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的身份与王耀武在山东一带遭遇战。 面对强大的国军压力,粟裕运用"以退为进"的战略,先行引诱国军主力李仙洲集团深入,然后在莱芜一带对其实施有力包围,仅用三天就将其彻底歼灭。 王耀武阵营遭受重创,这也是两人第二次在战场上剑拔弩张的对决。 1948年粟裕进一步对济南城发起决定性的攻势,作为国军主力的王耀武防守济南,原本做好了"20天防守"的部署,却在解放军的迅猛攻势下决堤崩溃。 仅仅8天,王耀武的防线就被粟裕攻破城破,王耀武最终无奈投降。这是两人之间最后一次决战,王耀武因败绩而被判处劳改。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国军旧将,王耀武被送往北京的功德林接受改造。 在那里他表现优异,积极学习新思想,终于在1959年的大赦中获释。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刚获释的王耀武第一件事竟然是要求见粟裕一面。 原来在出狱前,王耀武得知粟裕曾在私下场合中对他给予高度评价。 粟裕认为,在国民党军中,除了杜聿明外,指挥能力最强的就是王耀武,后者在逆境中更能沉着应对,实力非同小可。 这番话被传到王耀武耳中,他顿时对粟裕佩服有加,决心一定要见这位"知己"一面。 于是1959年两位老对手在北京重逢,面对面时,王耀武诚挚地表示对粟裕的钦佩之情,而粟裕也很欣然与他拥抱言欢。 两人用赞许和善意化解了过去战火纷飞的仇恨,以同道中人的身份相视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