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必须给10亿美元过路费,不然甭想从这过!1999年7月,正在由乌克兰运回中国

中国必须给10亿美元过路费,不然甭想从这过!1999年7月,正在由乌克兰运回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在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被土耳其拦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给了吗? 1999年的夏天,世界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了黑海与爱琴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这个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前,一艘巨大的船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是一艘由乌克兰运往中国的未完成航母——瓦良格号。它的旅程,预示着一场跨越国界、涉及巨额金钱的国际风波。 瓦良格号的故事始于苏联解体的混乱中。原本旨在强化苏联海军实力的这艘航母,在建造过程中突然变成了一件无主的财产,最终落入了乌克兰手中。 由于经济困境,乌克兰既无法完成这艘航母的建造,也无力承担拆解它的巨额费用。于是,这艘航母成了乌克兰的一个沉重负担,直到中国商人徐增平以海上赌场项目的名义购得了它。 然而,瓦良格号的命运远未就此定型。在被拖向中国的途中,它被土耳其海军截停。土耳其政府出于安全和政治考虑,对瓦良格号的通过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这一事件迅速升级成为一个国际外交问题。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数月的谈判,而瓦良格号就这样停泊在海峡入口,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谈判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一开始,土耳其提出了几乎不可能满足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支持、安全保障,以及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对此,中国政府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策略,一方面与土耳其持续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包括租借希腊的高马力拖船来保证航母顺利通过。 在这场关于瓦良格号航母过境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谈判中,中国和土耳其的对决似乎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军事遗产的命运,更是一次国际法和海上通行自由原则的试炼。这场谈判不仅考验了中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和耐心,也考验了土耳其作为海峡主权国家的责任与定位。 起初,土耳其对于瓦良格号的过境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这些条件包括了技术支持、安全保障,以及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这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对于中国而言,这笔费用不仅高得离谱,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羞辱。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或放弃,而是采取了更为柔和、更具策略性的方法来应对这场危机。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立场和诉求。中国政府指出,《蒙特利尔海峡公约》确实规定了大型船舶通过海峡时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不应被解释为对某个国家的不公平待遇或是政治压力的工具。同时,中国强调自己的目的纯粹是和平的,瓦良格号将被用于非军事目的,对于海峡和沿岸国家的安全构不成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展开了对土耳其的直接沟通。中国派出了由高级外交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安卡拉,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和交流。这些外交官不仅携带了详细的安全方案,还带去了中国对于双方关系的长远考虑,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的态度确实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努力逐渐赢得了理解和支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呼吁土耳其放宽对瓦良格号的过境限制。另一方面,中国展示出的诚意和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了土耳其政府。他们开始意识到,持续阻挠瓦良格号的过境不仅会伤害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也可能对土耳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造成损害。 经过连续几轮紧张而充满技术性细节的谈判,双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中国同意增强拖船的马力,提高整个拖船编队的技术水平,以确保通过海峡时的安全性。同时,中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救援船只、设置临时航线、以及在过境过程中接受土耳其方面的监督和指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峡及其沿岸地区的潜在风险。 最终,土耳其同意了除了10亿美元过路费之外的所有条件。这一决定不仅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成果,也反映了土耳其作为海峡主权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国际法的尊重。这场长达数月的外交博弈,最终以双方的理解和妥协告终。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顺利通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抵达中国大连港。这一刻,不仅是对中国海军梦想的一次巨大推进,也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值得记载的里程碑。它证明了通过耐心的外交努力和对国际法的尊重,即便是最棘手的国际争端,也能找到和平且互利的解决方案。

评论列表

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 1
2024-03-29 19:30
你不感谢下希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