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后,低空经济再迎重大政策利好——
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着力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
eVTOL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动化、不依赖机场跑道、能够垂直起降的飞行器,也被称为“飞行汽车”“空中的士”,可载人或载物,既有有人驾驶的也有无人驾驶的。相比于无人机,eVTOL有更大的有效载重,可以执行运输、医疗等任务;相较于直升机,其不需要在机场起降、维护成本更低,更适合在城市中运营,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近。各界普遍认为,eVTOL未来最大也最具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是空中短途出行,商业化运营后或将改变城市出行格局,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eVTOL也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
打“飞的”早已从科幻走向现实。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的亿航智能,是广州本土企业;深圳结合eVTOL产业链发展短板,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引培工作,被认为是“国内对低空经济产业支持力度最大的城市”;上个月,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深圳—珠海)演示飞行成功,将单程两三个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这都充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是低空经济赛道的“桥头堡”,已经率先“起飞”。
有人说“eVTOL是汽车电动化的延伸”,这种说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揭示了eVTOL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重合部分,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能够助力eVTOL产业发展。广东eVTOL产业率先“起飞”,离不开先前新能源汽车打下的良好基础。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但天然的海湾形成了地理阻隔,“用eVTOL能很好地解决物流,尤其是载人交通的问题”“应用场景非常理想”。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大力支持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开设数百条eVTOL航线和上千个起降点,届时,低空出行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有产业基础,有广泛应用空间,有稳定的政策支持,大湾区“空中的士”走进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也要看到,“空中的士”商业化普及需要多方“护航”。以深圳—珠海试飞航线为例,eVTOL作为新型先进航空器在全球飞行中还没有跨城跨湾航线飞行先例,因此在最初的航线申请审批中没有经验可借鉴,同时,大湾区空域条件复杂,多方进行了充分沟通论证后,航线方获批复。未来,低空飞行器高密度运行,如何更加高效便捷申请审批,如何避免不同系统的飞行器产生运行冲突,如何减少噪声等,都需要统筹规划、协调解决。近看,如何审定低空飞行器安全性,也还在探索之中。
也正因此,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的应用示范至关重要,或将为“空中的士”普及、加速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样本、作出更大贡献。